“骨灰房”何解?當破除殯葬設施壟斷
常言道生死殊途,生者住陽宅,死者入土為安住陰宅,所以墳地一般都會遠離住宅區。然而,天津、滄州、長沙等多地小區 陸續出現骨灰房。實際上,這一現象已存在多年。一個小區,若是有人買房用來放先人骨灰,成骨灰房甚至是祠堂,且有顯著的比例,可能會影響整個小區的房價。一些無辜的業主既要承受心理上的膈應,還要面臨經濟上的潛在損失。
骨灰房的成因,或與實質上建立的縣域殯葬設施的行政強制壟斷有關。眾所周知,當下殯葬品與殯葬服務價格可謂奇高無比。內蒙古包頭殯儀館不讓逝者家屬自帶骨灰盒,強制他們購買殯儀館天價骨灰盒。還有的殯儀館未經家屬同意,強制使用每塊售價達一百元的“金磚”墊尸。類似這樣的新聞,多地出現過,根子在強制壟斷,用價格管制的方法只是揚湯止沸。
在一二線城市,由于行政強制壟斷,公墓價格也是奇高無比,幾萬起步,幾十萬也不少見,價錢超過某些小縣城的一套房。而且,公墓墓穴只能購買20年的使用權,到期不續費,骨灰就在一定時間內會被經營方“最終處理”掉?;敲创蟮膬r錢,先人還不能入土為安、安然長眠,作為后人或作為旁人看在眼里也是蠻悲哀的。當下,尤其是大城市,對建設用地指標嚴加限制,這是人為制造出來的稀缺性。在“增減掛鉤”政策之下,許多地方為了獲得建設用地指標自用或轉賣給愿意出高價的城市,把手又一次伸向墳地,大搞平墳,引發諸多物議。
用買公墓墓穴差不多的價錢買一個商品房,有比20年使用權長得多的70年產權,產權到期也不用擔心被拆了,無非是自動續期或花一點錢續期的差別罷了。所以,要解決這一問題,只能是取消殯葬設施壟斷、恢復我們的傳統、光大我們的自然信仰,讓我們的先人能夠安然長眠于地下,這本質上是捍衛家庭家族價值觀,家是中國人精神世界與價值觀的基底。
責任編輯:吳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