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早篩早診,構建肝癌防治第一線
今年4月15至4月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本次宣傳周的主題是“綜合施策,科學防癌”,旨在倡導每個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普及抗癌健康知識,降低癌癥危害。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上尋求慰藉。當高油高脂、煙酒、熬夜逐漸成為生活的日常,必將顯著地加重肝臟的負擔,并可能引起肝損傷、肝功能異常,甚至是肝癌的發生。
預防肝癌發生,這些高危因素需重視
肝癌已成為全世界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慢性肝病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原發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細胞癌(HCC)、肝內膽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種不同的類型,其中肝內膽管癌約占15%1,且在全世界范圍內呈明顯上升趨勢,。我國是肝癌大國,2022年肝癌新發患者為36.77萬例,居所有惡性腫瘤第4位,死亡人數31.65萬,僅次于肺癌,位居第2。
相較歐美等國,我國乙肝相關性肝癌占比更大,我國有乙肝病毒攜帶者近9000萬人,其中約2800萬為乙肝患者。巨大的乙肝攜帶者的人口基數成為肝癌在我國高發的主要原因。實際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脂肪肝、酒精肝越發常見,脂肪肝、酒精導致肝癌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這些慢性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均會造成肝損傷、肝功能紊亂、肝硬化,甚至可能引起肝癌。肝癌起病隱匿,侵襲性強,惡性程度極高,預后較差,因此普及肝癌相關疾病認知是預防肝癌工作的重中之重。
早篩早診揪出“沉默”的殺手,提升我國肝癌總體生存率
2012至2015年,我國肝癌五年生存率僅為12.1%,遠低于總體癌癥生存率和其他消化道癌癥,且遠低于歐美日肝癌五年生存率。大部分輕度肝損傷和早期肝癌沒有任何癥狀,約有55%的肝癌患者在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且往往是癥狀首次出現時,已錯過手術治療窗口期?!督】抵袊沸袆幽繕颂岢?,到2030年,我國總體癌癥的5年生存率要達到46.6%,肝癌防治也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肝癌的演變是相對長期的過程,慢性病毒性肝炎會導致肝纖維化,隨著纖維化的發展,進而進展為肝硬化,最終可能導致肝癌等嚴重疾病。因此通過早期篩查和診斷,在肝纖維化早期各個環節及時阻斷干預、減輕乃至逆轉肝纖維化,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慢性肝炎患者的預后。
針對肝癌高風險人群,如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過度飲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40歲的男性,推薦定期進行甲胎蛋白(AFP)等腫瘤標志物和肝臟超聲檢查,有助于將肝癌防治關口前移,大幅度提高肝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率,從而改善患者生存結局。
另一方面,對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目前肝癌治療手段豐富,除手術治療外,還包括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化療等,同時配合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即以肝膽外科為主導,放療科、介入科、感染科等多科室共同參與,實現多學科專家組協作診療,可以幫助患者實現個體化綜合治療,并可以針對不同分期的肝癌患者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使療效最大化,助力我國總體癌癥重要防治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