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全新的張愛玲——與《小團圓》有關的種種
《小團圓》是張愛玲結構最復雜的作品,盛九莉是她筆下最復雜的人物。然而大概因為《小團圓》和《同學少年都不賤》都沒有發表,張愛玲從此不再寫小說了
責任編輯:馬莉
□受訪:《張愛玲全集》主編 止庵
張愛玲一直在寫自己
張愛玲給宋淇的信中說,《小團圓》“是我一直要寫的”。
1945年4月到1946年12月,上海的報刊不止一次提到,張愛玲在寫“一中型長篇或長型中篇,約十萬字之小說《描金鳳》”,可是這部作品從未面世,一向不知道寫的什么?,F在《小團圓》里卻透露了一點消息。主人公盛九莉“戰后陸續寫的一個長篇小說的片段,都堆在桌子上”,邵之雍說:“這里面簡直沒有我嚜!你寫自己寫得非常好。”——小說寫道:“寫到他總是個剪影或背影。”好像指的是《描金鳳》。假如不是虛構的話,那么這正是《小團圓》的前身。
據看過張愛玲寫在《小團圓》之前、迄未發表的英文小說The Book of Change(《易經》)和The Fall of Pagoda(《墜塔》)的人說,這都是自傳體小說,與《小團圓》寫到盛九莉早年經歷的那一部分有所重復。
再往前,張愛玲的散文《燼余錄》、《私語》都是寫自己的。她的散文《華麗緣》,研究者一度以為是小說;現在看《小團圓》,第九章就是《華麗緣》的節本,可見這也是她自己的真實經歷。
如此說來,《小團圓》是張愛玲多年孕育、一寫再寫的結果,它不僅僅是針對胡蘭成《今生今世》的。
與《小團圓》差不多同時創作的張愛玲作品中,《浮花浪蕊》也以她自己的生活為藍本。如果說《易經》、《墜塔》是《小團圓》的“前傳”,《浮花浪蕊》就是《小團圓》的“后傳”。
《小團圓》 張愛玲著 臺灣皇冠出版社 2009年2月出版
《小團圓》 張愛玲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9年4月出版
《小團圓》顛覆了什么
有關張愛玲的生平資料原本不多,除了她自己寫的《私語》、《燼余錄》、《對照記》等,周瘦鵑的《寫在〈紫羅蘭〉前頭》,1940年代報刊上一些零星報道,再就是胡蘭成的《今生今世》、柯靈的《遙寄張愛玲》、張子靜的《我的姊姊張愛玲》等。后來那些張愛玲傳記,主要就靠這么點兒材料。
現在《小團圓》出版了。這是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從“自傳體”來講,沒法不信;從“小說”來講,又沒法全信,——假如有人再寫張愛玲傳記,照抄或改寫《小團圓》,一準是惹人訕笑、遭人詬病的做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