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兒童如何上學,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將有新探索

在鄧猛看來,學校是學生最應該去的地方,需要送教上門的學生是極少數。根據他的經驗,很多孩子本來能上學,一旦送教上門的學生比例超過5%,“說明學校和地方政府在推卸責任”。

特殊教育的對象不光是智力障礙、聽力和視力殘疾、肢體殘疾的孩子,普通學校中學習困難、注意力缺陷、多動癥、情緒行為問題的兒童數量,遠遠超過特殊學校的殘疾學生數量,“但一直沒認識到他們也是特殊教育的對象”。

責任編輯:錢煒

2023年5月19日,河南洛陽,特教老師為孤獨癥孩子上社交訓練課程.(人民視覺/圖)

2023年5月19日,河南洛陽,特教老師為孤獨癥孩子上社交訓練課程.(人民視覺/圖)

2024年4月1日,武漢某小學46名學生家長聯名向學校請愿,要求患有多動癥、幾乎欺負過班上每名同學的7歲男孩轉學。此事經媒體報道后引發輿論關注與討論。

就在此事發生的幾天之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推薦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的通知》,要求申報實驗區的地區,對落實特殊教育普惠發展“有強烈的推進意愿”,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經驗。

其中一項實驗任務就包括“擴大特殊教育服務對象”,要求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對孤獨癥兒童、多重殘疾兒童、學習障礙兒童等特殊需要兒童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及試點工作,建立健全評估認定、課程教學、個別化訓練和家校社協同共育等培養機制。

這不是第一次設立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早在10年前,教育部就在全國遴選部分地區,開展特殊教育改革實驗。最終,天津市北辰區等37個市(州)、縣(區)入選。

在華東師范大學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長鄧猛看來,每個孩子的受教育權利都是平等的。這些年中國特殊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也不斷提高,但發展仍然相對滯后?!皻堈先耸康扔刑厥庑枰膬和亲钊鮿莸娜后w之一,他們的生活狀態直接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中國要成為一個真正現代化的國家,相信會更重視特殊教育?!?/p>

從分項實驗到整體推進

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可追溯到2014年。

當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教育部等7部門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該計劃提出盡可能在普通學校安排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為確實不能到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門或遠程教育等服務;探索教育與康復相結合的特殊教育模式等舉措。

不久后,教育部決定遴選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針對上述計劃確定的特殊教育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隨班就讀、送教上門、醫教結合等實驗。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彼時設立實驗區,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