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責任企業|奕碳科技:做碳中和產業的數字“聯結器”
責任編輯:閆靜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碳管理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數字工具,不僅提升了碳管理的效率和精度,還為企業實現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然而,目前大多數碳管理解決方案主要聚焦于碳排放的“算”與“減”,對于生成的碳足跡數據尚未進行深入的處理與分析。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碳足跡數據推動綠色轉型,成為科技助力“雙碳”行動的新課題。
作為一家新興數字化碳技術服務公司,上海奕碳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碳探”數字化碳管理應用軟件,為政府、園區和企業提供碳中和數字化服務,目前其軟件客戶數突破3000家。同時,奕碳科技開發了氣候行動大數據平臺ClimateTree,為企業提供發布綠色產品和技術的窗口,以此打造聚合行業供應鏈碳足跡的數據平臺。
2024年4月12日,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調研團隊走進奕碳科技,共同探尋這家年輕的碳管理技術服務公司“算、減、商、用”碳足跡數據的創新實踐路徑。奕碳科技CEO鄭開宇及其團隊出席了調研活動,與調研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
用數字技術管理好“碳賬本”
中國工業企業中,除3000家控排企業通過配額管控進入碳行業,有更多企業在政策和市場的雙壓下開始進行碳管理。然而,碳管理傳遞給供應鏈上游中小企業成本的壓力,遠遠高于其動力。鄭開宇表示,理解企業的需求,幫助企業發現碳管理成本之外的收益,是碳管理解決方案得以被采納和實施的重要基礎。奕碳科技通過碳中和五邊形戰略USDIC幫助企業發現碳中和管理所帶來的商機。
圖:企業碳中和五邊形戰略USDIC模型
鄭開宇補充,奕碳科技的碳管理工具特點之一在于“立足于算,著手于減,數盡其用”的產品邏輯,通過數字化管理、減碳解決方案、成果發布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讓企業減碳變得更簡單。另外,“碳探”可以在企業組織和產品的動態碳數據基礎上,智能匹配相應的減碳方法和技術,推薦的減碳項目不僅關注環境的改善,同時也會兼顧經濟性,讓可持續的事業符合商業規律。
同時,奕碳科技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非常關注企業內部管理責任的拆解,通過對一級數據的計算與追溯、減碳項目量化的推薦以及環境商業機會與風險的識別,將“責、權、利”落實到價值鏈上的的各個管理環節。例如,奕碳科技協助百威啤酒開發的集團供應商碳管理平臺數字駕駛艙Dashboard項目,通過數字駕駛艙管理集團層面碳數據流, 實現集團數據中心與各系統部門之間雙碳數據快速、準確、低成本地溝通,加速落地具體的減碳管理動作。
“奕碳科技正通過易用的設計、低廉的成本幫助企業降低碳管理門檻,不斷為企業客戶探明其中的商業價值”。截至目前,奕碳科技在多個行業,如礦業,化工、造紙、快消品和汽車等,每年累積探明碳排放量6000萬噸CO2當量,其中約11%的排放量已落實到具體的減碳項目上。
圖:“碳探”產品碳足跡數字化平臺
越來越多的下游客戶要求上游供應商披露產品碳足跡,鏈主企業作為倡議者和數據驗證者,需要供應鏈碳管理平臺能夠更有效地工作。奕碳科技在算好企業碳的基礎上,也為鏈主企業搭建綠色供應鏈的數據基礎及技術服務。例如,奕碳科技作為巴斯夫指定碳計算服務提供合作伙伴,幫助其供應鏈客戶實現巴斯夫的供應商碳管理計劃,不斷挖掘和提升其降碳的能力。
西北工業大學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濤表示,奕碳科技以Saas數字化工具為基礎,從環境和經濟雙贏的商業邏輯出發,幫助鏈主企業解決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績效評估問題,這對供應鏈上下游的減碳行動產生了一定的溢出效應,為綠色供應鏈的碳數據市場生態做出了貢獻。
筑夢公共氣候數據平臺
數據被視為現代社會的“新石油”,是驅動決策、創新和進步的關鍵要素。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碳數據扮演著聯結商業發展的重要角色。企業公開披露碳數據,可以有機會在價值鏈上找到交易關系的耦合:供應鏈企業通過優異的綠色產品表現,通過公開數據打開低碳產品市場;同時,基于減碳潛力和效果所形成的碳匯,能激勵更多企業參與到碳資產交易中來。
為此,奕碳科技開發了氣候行動大數據平臺ClimateTree,對所有企業開放注冊。企業可以在平臺上實行自主披露管理數據;通過平臺的對接,可以讓有綠色材料需求的用戶快速找到方案,讓真正綠色的產品快速對接市場。
除了市場對接,ClimateTree希望通過供應鏈碳盤查、行業因子庫等數據,將行業碳數據沉淀于公共氣候數據平臺上。目前ClimateTree的數據主要用于供應鏈盤查數據,基于供應鏈鏈主需求,篩選其價值鏈相關的碳數據,經授權后傳輸至鏈主數據庫,為供應鏈減碳提供數據支撐。為了能讓數據進行有效聯結,數據質量要求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包含原材料、生產和運輸等階段數據;每條數據的披露鑰匙,都在產品的真實提供者手中;每條數據都包含產品出廠地理位置,便于就近采購決策;每個數據報告都包含數據質量評級,通過向上游追溯,不斷加強整體數據的質量。
鄭開宇分享到,ClimateTree下一個版本中會提供設計模塊,讓學者、研發人員在設計和創造階段就充分了解產品的可能碳水平,逐步形成一個圍繞碳數據的市場生態,為全社會綠色供應鏈的建立打下數據基礎。而隨著產品碳足跡數據在平臺的發布和積累,數據缺失的碳足跡因子也有很大可能隨之浮選出來,這對建設碳足跡管理因子庫也有一定助力。
圖:氣候樹ClimateTree碳數據源
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王娟表示,奕碳科技依托其碳管理軟件工具和碳數據發布平臺,以數字化賦能碳中和實踐,以碳減排賦能企業價值提升,不僅為企業提供了一站式數字化碳管理解決方案,也推進了全產業鏈的節能減排和價值共創,這對中國企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有著很好的助力。
在談及未來規劃時,鄭開宇表示,奕碳科技目前實現了通過智能化技術為企業尋找行業減碳技術,定期匹配和對接最前沿減碳技術,并進行應用成本和技術成熟度分析,幫助企業更好地節能減排;同時在綠色供應鏈建設方面,可以幫助供應商尋找降碳的機會,并做相應技術輔導和專利輸出。未來,希望通過ClimateTree可以聯動到更多的上下游企業進行減碳技術合作,發現最新的行業減碳動向,包括CCUS、綠色甲醇等減碳技術新風口。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智庫專家呂建中認為,企業的碳中和戰略,是一個“減碳源-增碳匯“的耦合進程。這一過程產生的效益不僅僅是在“環境“維度(如應對氣候變化),也在“社會“維度(如供應鏈),更需要在“治理“維度上進行有架構、有機制的管理,從組織的層面將碳管理滲透到各個具體的職能部門,并觸達更為廣泛的供應鏈。奕碳科技將數字化工具聚焦到了供應鏈的碳數據鏈,通過“氣候樹”把和產品相關的全生命周期碳數據聯結起來,進而形成具有交易價值的碳資產,這對于碳中和生態圈的構建非常具有啟發意義。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孫孝文表示,南方周末長期關注企業雙碳創新行動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2024年,研究中心圍繞著企業雙碳技術和數字化解決方案,持續開展走進責任企業調研活動。奕碳科技作為數字化碳管理的新興公司,能夠將碳管理關注點從企業組織內部移向供應鏈和更廣泛的生態圈,并勇于嘗試建設氣候相關數據平臺,通過市場化機制反向刺激企業踐行低碳行動,這為其他科技企業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企業是市場主體,也是創新主體。發現企業的雙碳創新行動,總結企業雙碳行動路徑,并讓企業的創新行動擴散開來,有助于加速中國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2021-2023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及合作伙伴共總結提煉30家企業的雙碳行動案例。
2023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聯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西北工業大學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和深圳市龍崗區科創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繼續向全社會公開征集在綠色技術有突破、低碳轉型有創新、綠色發展有特點的在華企業案例,優秀案例將入選《“碳”路可持續:企業雙碳行動案例(2023-2024年)》,為行業的碳中和落地提供前瞻性、系統性的碳中和實操樣板。
在公開征集案例的同時,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也將組織智庫專家、行業協會、企業代表及其他綠色低碳領域專家共同走進企業進行實地調研,舉辦以低碳發展為主題的CSR思享薈,與企業負責人近距離交流減碳思考。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