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投資”的角度,看大學該不該給家長寄成績單
教育的本質是服務業,家長繳納學費,學校教育學生,并定期匯報,這是委托和交付合作。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這樣的職業倫理應受尊重。
美國學校的寄送內容有學習報告、生活報告,綜合評價。報告多以紙質書信寄出,還會有老師或校長簽名,顯得嚴肅莊重。報告的郵費多是家長繳付,經常寄丟(有些是被學生截和),這算是缺點吧。中國高校的短信推送略顯潦草敷衍,也算有方便的優點吧。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浙江大學給學生家長寄成績單的事,引起很多討論。
社交媒體上,幾乎所有學生都反對——完全可以理解,學生們都不希望家長知道自己的學習成績。也有學者認為,大學生是成年人,他們即將走上社會。給家長寄成績單,是把他們視為小孩子,不利于培養自立自強精神。
尊重隱私和培養自立精神,兩項拿出來談沒問題,放在這里就值得商榷了。學生享有隱私權利,學校和家長要尊重,原則上說沒錯。隱私是私人所有、不必公開的隱秘信息。但這種“不必公開”僅僅是相對而言:個人隱秘的身體特征算得上絕對隱私,上了法庭也受保護;倘若是其他信息,并有利益相關人,隱秘的程度就要大打折扣,直至必須公開。
男女將要結婚,詢問對方婚史和隱疾,不能算侵犯隱私;公司管理范圍內,員工學歷和履歷,就不是隱私。大學生的學習成績是獲得獎學金和榮譽的重要依據,評選者都有理由獲取詳情。從公開公平的角度說,獲獎者甚至得向同班或同級學生公開——因為他們是利益相關方。
大學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