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電網統購17年,綠電被推向市場
此次新政將主要影響分布式電站,這類電站一般規模較小,多由民營企業投資,近年來發展很快。
綠電供不應求的省份,保障性收購比例可能較高,電價受新政影響不大;供過于求的省份則可能壓低保障性收購比例,電價市場化后或將下降。
“現在相當于你(可再生能源)已經成年了,需要自己去單獨打拼了?!?/blockquote>責任編輯:張玥
讓改革勢在必行的是,發電和電力輸送、消納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視覺中國/圖
2024年4月的第一天,阮志軍在一個聚集了近500人的能源行業交流群詢問:電網不再統購可再生能源電量,具體會如何落地?
阮志軍在浙江蕭能售電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按照新的監管辦法,他所在的售電公司將有機會直接向發電企業購買綠電。
當天,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正式施行,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被劃分為保障性收購電量和市場交易電量。
由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出的電被稱為“綠電”。 這一文件將取代當前正在執行的《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該辦法由原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于2007年發布,已實施17年。
按照此前的辦法,除大中型水力發電外,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不參與上網競價,由電網全額收購。新的辦法意味著打破電網統購,部分電量進入市場交易、形成市場價格。
新政在業內引起廣泛討論。阮志軍的問題一拋出,各地做發電、售電的同行在群里紛紛發表看法,猜測新政對自身業務的影響。
也有人已有動作。新的監管辦法實施后,一位浙江的光伏電站投資人找到阮志軍,希望能和他的公司簽訂售電合同?!耙笪覀兘o他蓋章,證明可以收購他的電量。如果沒有這個東西,當地電網公司就不給辦接入了?!?/p>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07年開始實施的電網全額收購,主要是為了鼓勵綠電發展,當時綠電在整個電力結構中所占比例還比較低。但隨著近年來產能大幅提高,再由電網全額收購壓力較大。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15.16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51.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