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消除已三年,能否“刀劍入庫,馬放南山”?

"消除瘧疾之后,我們的防控水準不僅不能降低,還要提高科研以及醫療水平,以應對更為復雜的輸入性病例,否則瘧疾很有可能卷土重來?!?br />
多項研究表明,中國的跨境瘧疾傳播風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云南邊境地區,另外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非洲國家。

隨著中國瘧疾的消除,醫務人員在臨床上缺少足夠的病例來實踐,“一種疾病少見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了難治的罕見病”。

責任編輯:譚暢

2024年4月3日,北京,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內擺放的瘧疾純凈物。南方周末記者吳小飛攝

2024年4月3日,北京,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內擺放的瘧疾純凈物。南方周末記者吳小飛攝

2024年4月26日是第17個“全國瘧疾日”。瘧疾是由被瘧原蟲感染的蚊子叮咬而引起的寄生蟲病,按照感染原蟲種類主要有間日瘧、卵形瘧、三日瘧和惡性瘧等。這個古老的傳染病已經與人類纏斗萬年之久,人們至今依然無法完全擺脫,瘧疾仍舊在全球廣泛流行。根據《世界瘧疾報告2023》(下稱《報告》),2022年全球瘧疾病例總計約2.49億例,其中死亡病例為60.8萬例。

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中國本土的瘧疾發病人數實現了從3000萬到0的質變,取得了矚目的防控成就。2021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認證中國實現消除瘧疾,中國也是三十多年來西太平洋地區首個消除瘧疾的國家。

但消除不等于消滅。除了全球氣候變暖、輸入性病例、突發傳染病等共通性風險因素對中國瘧疾再傳播的長期威脅,中國還要面臨隨著瘧疾消除帶來專業人才流失、經費短缺以及一線醫生對該病診療意識和能力退化等內生問題。今年“全國瘧疾日”的宣傳主題是“防止瘧疾再傳播,持續鞏固消除成果”。

“中國是通過實施‘消除瘧疾行動計劃’來實現消除瘧疾目標的,而一些發達國家是靠城市化水平、醫療條件等綜合能力的提高逐步消除瘧疾的。這意味著,消除瘧疾之后,我們的防控水準不僅不能降低,還要提高科研以及醫療水平,以應對更為復雜的輸入性病例,否則瘧疾很有可能卷土重來?!?024年4月21日, 世界衛生組織瘧疾政策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消除瘧疾專家組組長高琪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氣候變暖、蚊蟲耐藥、境外輸入

傳染病的防控主要受傳染源、傳播媒介、易感人群等因素影響。而瘧疾的傳染源瘧原蟲已經對大部分抗瘧藥品出現了耐藥性,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對抗瘧“殺手锏”青蒿素的耐藥。

《報告》發現,在整個大湄公河次區域惡性瘧的瘧原蟲已對青蒿素及其配伍用藥產生耐藥,影響了瘧疾患者的治療效果,延長了治療周期,這也會增加已消除瘧疾地區由于輸入病例導致的再傳播風險。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上海)張文宏等撰文指出,由于對全球瘧原蟲耐藥性的不了解,部分醫生在臨床診療中可能會發生對耐藥瘧原蟲無效給藥、錯誤給藥甚至超劑量給藥等問題,這會導致瘧疾治療的失敗甚至患者死亡,從長遠看,還可能會導致瘧原蟲對抗瘧藥物敏感性下降和耐藥蟲株的出現。

瘧疾的傳播媒介主要是蚊子。而全球氣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