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端
編者按:
胡志民爬過塔吊塔頂,走過懸空鋼梁,在不同的城市登上建筑之巔。他是一位生長于黃浦江畔的城市建設者,建設是他日常工作的主題,也是他攝影創作的主題。
自2016年起,他登上過國內近半數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設工地,歷經近九年的跟蹤與拍攝,積累下數十萬張照片素材。這些或是生動寫意、或是因為恐高而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畫面,既展現了建筑工人不太為普通人所知曉的高空勞動場景,也折射出現代化城市發展的脈絡。
自2016年起,他登上過國內近半數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設工地,歷經近九年的跟蹤與拍攝,積累下數十萬張照片素材。這些或是生動寫意、或是因為恐高而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畫面,既展現了建筑工人不太為普通人所知曉的高空勞動場景,也折射出現代化城市發展的脈絡。
2024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讓我們用一組圖片關注一群高空勞動者的故事。
責任編輯:李楠 馮飛
2021年9月24日,上海市黃浦區綠地外灘中心T1塔樓(300米62層)建設工地。
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勞動就是人類發展最直接的內在驅動力。我們視覺經驗中最初的勞動畫面,是那些繪制在洞穴巖壁上的捕獵采摘圖案,它們所描述的就是彼時的“勞動場景”。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勞動,也有獨屬于那個時代的勞動場景和記述。不同的勞動場景所蘊藏的是不同時代的歷史與經濟背景,也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文化認知與需求。
2017年8月28日,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來福士廣場(263米56層)建設工地。
2020年9月22日,上海市靜安區蘇河灣中心(204米43層)建設工地。
2019年5月27日,上海市浦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金磚國家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