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評級應成為企業管理提升的基礎|解碼中國ESG評級

ESG評級不僅需要有扎實的數據基礎,包括數據庫和數據資產,更需要具備能夠深度理解數據的底層邏輯?;谶@些,方可真實地呈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并為企業的管理提升提供方向和指引。

責任編輯:孫孝文

2018年A股“入摩”以來,ESG評級和相關議題開始成為社會熱點,監管機構、投資機構、學研機構、技術服務機構和上市公司等各個ESG生態圈的利益相關方,都從各自角度予以關注并開展相關工作。

2024年4月12日,滬深北交易所正式發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實施。指引要求上證180指數、科創50指數、深證100指數、創業板指數樣本公司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鼓勵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這標志著中國A股市場邁出了可持續發展信息從自愿披露到強制披露的關鍵一步。

ESG備受關注的同時,也迎來了更多的疑問。評級能否反應企業ESG真實的情況?ESG評級機構眾多,投資者和利益相關方如何選擇和使用ESG評級?評級機構如何確保其ESG評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測)成立于2003年,旗下擁有中國首批成立并獲得國家批準認可的認證機構。十多年前,華測就開始布局低碳、能效、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業務板塊;至2021年6月,華測完成對內地市場滬深300與香港市場H股上市公司的ESG評級并對外發布。

此次訪談中,華測集團副總裁周璐表示,華測ESG評級的核心目的在于真實地呈現企業管理水平和長期價值,并以此為企業的管理提升提供方向和指引?!熬臀覀兊挠^察發現,企業在關注ESG評級時,往往過度關注評級結果而忽略ESG具體表現,這種傾向可能會導致企業忽視了ESG評級的核心價值——推動企業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p>

搭建ESG評級數據基礎

南方周末:華測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開始ESG評級服務?

周璐:早期涉足ESG評級服務的機構,多數在此之前已有可持續發展的服務或產品經驗。華測也是在十幾年的可持續發展業務的基礎上,開展了ESG評級服務。

不同于可持續發展業務,ESG評級涉及更多結構化的指標,制定合理的ESG評級方法論是開展評級首要考慮的問題。由于國內外ESG評級機構和標準眾多,且各有側重點,開展評級工作不僅需要參考和對標如SDGs、GRI、SASB等國際通用的ESG報告框架和指南,還需要不斷跟進ESG發展趨勢和最佳實踐,以確保評級方法和標準的科學性、可比性和適用性。華測ESG評級標準的特點在于兼顧了國際主流標準和國內本地實情兩個考量,產生的評級結果可以與國際評級機構的評價結果進行某種程度的橫向比對,以此找出差異原因幫助企業做進一步的管理提升。

同時,由于A股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上普遍存在諸如覆蓋不全、數據失準、標準不一、驗證機制匱乏等問題,在采集ESG評級數據時,需要整合企業自主發布、媒體公開報道、非政府組織的研究成果等多元信息。而在ESG評級發展初期,很多機構由于成本的原因,都使用Excel表格做評級工具,數據的處理能力和結果的精準度有限。為了更好地研究企業的非財務風險和ESG表現,華測就依據評級方法論搭建了ESG數據庫CTI-ESG DATA,成為全國首家上線的第三方ESG數據庫。

截至目前,華測依托自主研發的CTI-ESG數據庫,已對中國A股市場上超過3000家上市公司的ESG績效進行了評級,數據覆蓋時段自2018年至2023年,囊括了所有行業與細分板塊,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ESG資訊與評價服務。

南方周末:華測ESG評級在指標設置上考慮了哪些因素?

周璐:不同行業、區域的ESG風險和機遇是有差異的,ESG指標的設置應根據行業的特點和需求,選擇和賦權相關的關鍵議題,以反映行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例如,對于能源、材料、工業等高污染高排放的行業,環境因素的權重應當更高,而對于金融、科技、消費等高創新高服務的行業,社會和治理因素的權重應當更高;同時,不同地區的ESG法規和標準是不同的,指標的設置應遵循和對標相關的ESG框架和原則,以符合地區的監管要求和市場期待。

華測在指標設置上更多地考量了行業、區域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在對標國際標準的基礎上,設立了中國特色指標和行業特色指標:中國特色指標考慮到中國企業發展階段,制定和篩選出可以反映中國上市公司ESG表現的指標;行業特色指標則根據不同行業ESG要求和具體實踐而制定的。華測ESG評級指標體系分為四級,衍生出300余個底層指標因子,根據各因子數據和各指標在不同級別的權重,量化指標因子數據,最后得出企業的ESG評級分數。

圖:華測ESG評級方法學

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鏡子”

南方周末:你如何評價企業ESG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周璐: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ESG信息披露,將其作為提升競爭力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手段。

但大部分中國企業還缺乏對ESG評級的重視和了解,認為ESG評級與自身的核心業務無關,或者只是為了應付監管和投資者的要求。這將導致企業忽視ESG方面的風險和機遇,ESG實踐缺乏對戰略和目標的管理,以及有效的評估機制。

企業需要深入理解ESG的內涵,通過分析ESG評級的各項表現,系統地了解自身可持續發展水平,找出優勢和差距,并識別和改善ESG風險和機遇,制定和執行更為有效的ESG改進計劃和措施。同時,企業也要明了ESG實踐不僅僅是一個部門的事情,會涉及整個企業從戰略層、管理層到執行層所有人員的工作,需要企業在機制上予以保障。

南方周末:ESG評級如何幫助企業實現管理提升?

周璐:在我看來,ESG是一個理念,一個工具,更是一套準則。ESG評級就是以這套準則為“鏡”,將企業管理水平及長期價值呈現出來,供利益相關方尤其是投資者所參考和采信。從這個角度看,ESG評級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來審視自身的運營和管理。通過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評級發現,企業可以識別出自身在這些領域存在的風險和問題,進而制定相應的改進策略,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而作為評價者,要讓ESG評級成為反映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鏡子”,不僅需要有扎實的數據基礎,包括數據庫和數據資產,更需要評級團隊對于數據底層邏輯的深度理解。作為老牌第三方機構,華測提供的各種國際管理體系認證服務、低碳綠色能效專業服務,正對應著ESG細化指標包含的內容,對企業的不同部門在從管理到實踐ESG工作的每一個重點環節都有著深入的了解;同時,作為少數擁有第三方ESG評級業務的上市公司,華測也是被評價者,對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等議題方面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和體驗。

南方周末:就你的觀察了解,ESG評級高的企業是否具有好的ESG實踐?

周璐:ESG評級是對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表現和風險的評估,不同的評級機構和標準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和側重點,但都試圖衡量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ESG評級高的企業往往能夠利用ESG促進其在科技、市場、社會等方面的快速變化,應對不確定和復雜的外部環境。對于重視ESG實踐的企業,ESG評級已成為其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識別ESG風險和機遇,推動在產品、服務、模式、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和轉型,進而提高抗風險和適應能力。

當然,我們也要關注到全球范圍內出現的企業急功近利的“漂綠”現象。非營利智庫InfluenceMap于2023年底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嘉能可、??松梨诤蚐tellantis巨頭都在游說與其減排承諾相沖突的政策。這份報告評估了福布斯2000強榜單中的293家公司,發現那些擁有凈零排放或類似氣候目標的公司中,近60%因游說目標而面臨“漂綠”的風險。

提升專業性,推進ESG評級發展

南方周末:當下,中國ESG評級發展需要關注哪些問題?

周璐:2023年我國ESG投資規模整體延續了高速增長的態勢,總規模較2022年上升了34.4%,創出歷史新高。截至2023年末,我國已有近140家機構簽署了PRI原則,ESG投資發展趨勢良好。

ESG評級的底層邏輯,是要為資本市場找到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企業,不僅要被企業所關注,更要被資本市場“看見”。但對于中國評級市場,無論從對企業的影響力,還是ESG投資對評級機構關注度,ESG評級與ESG投資市場的發展情況并不匹配,更多的投資方還是關注如MSCI、標普、晨星Sustainalytics等國際機構的評級。投資機構對國內評級方法和指標體系的差異性、信息抓取的完整性、評價結果的不一致等方面仍存在顧慮。

近年來,中國ESG信息披露制度經歷了從自愿性向強制性過渡的重大變革,這一轉變不僅增強了中國ESG評級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更有力地改寫著中國ESG評級長期處于投資界視野邊緣、信任度不足的局面。中國ESG評級日漸成為映射中國企業財務穩健性與長期可持續發展潛力的“鏡子”,引導資本更精準地識別并支持具備優異ESG表現的企業。

南方周末:面向未來,你對ESG評級市場的良性發展有何建議?

周璐:面對ESG監管要求的變化,ESG評級機構應深化評級體系的專業性,不斷完善和豐富ESG數據產品,為企業精準識別并規劃其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支持。

同時要看到,要使ESG評級切實發揮其呈現企業深層價值、有效篩選ESG投資標的的功能,單靠評級機構單方面的努力顯然不夠,需要包括投資機構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的通力協作。企業須堅實地構筑ESG根基,通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ESG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確保自身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達到高標準;評級機構則需嚴謹推進評級工作的科學性與公正性,通過不斷完善評級方法、加強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確保評級結果客觀、準確;投資機構應積極參與ESG投資實踐,通過深入研究ESG評級結果、挖掘優質ESG投資標的,引導資本流向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企業。

當那些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能被“看見”,才能有望贏得更多發展機遇,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這是一個理想的可持續商業循環,它的圓滿運行需要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努力與耕耘。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