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志》到《資治通鑒》:談談《三國演義》誕生之前的三國史傳敘事

戰報會騙人,戰線不會騙人。這說明曹魏武將們以優勢兵力和關羽作戰,盡管能取得局部勝利,總體上卻被打得節節敗退。陳壽不能細寫他們丟人的事,他只能就寫四個字,關羽“威震華夏”,具體就不好多說了。這個問題,歷史地理專家宋杰先生有極其精彩的考證,“威震華夏”這四個字,不是白說的,關羽的仗,打得真的是蕩氣回腸,比《三國演義》虛構的勝利,還要來得更激動人心。

后來羅貫中能夠寫成《三國演義》,對《資治通鑒》的依賴,也明顯超過《三國志》。有些司馬光對《三國志》理解錯誤的地方,《三國演義》跟著錯。我們知道,你做對了我也做對了,不能證明我照搬你的,但你錯的地方我錯得和你一模一樣,就是很有力的證據了。

責任編輯:陳斌

宋代瓦肆里,把講三國故事,稱為“說三分”。

《三國演義》的誕生之前,已經有了大量民間三國故事。

所以“說三分”,就要面對三重敘事。

第一重,是歷史敘事,比較接近歷史真相的情況,可能是怎樣的。

第二重,是民間敘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三國故事,是什么樣的。這些故事,可能離歷史真相很遠,但是真真是反映了下層社會的一種期待。

第三重,是《演義》敘事,《三國演義》怎樣在歷史敘事和民間敘事中,找到了最理想的結合部,最終成了影響力最大的作品。

陳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講三國歷史,自然首先要講陳壽的《三國志》。

《三國志》是記載三國歷史的正史。今天的文化普及程度,不是古人可比,所以基本上只要一聊《三國演義》,就會有人跳出來告訴你,《三國演義》不可信,其中很多都是故事,要了解歷史,還是要看《三國志》。

不過,《三國志》這書很不容易讀。這不僅因為它是文言文寫的,太深了所以難讀。實際上哪怕你閱讀文言文一點障礙都沒有,讀《三國志》還是會覺得云里霧里的。

陳壽是蜀國人,而且他肯定是出身于蜀國的一個大家族。

第一,在蜀國的時候,陳壽做過衛將軍主簿。蜀漢擔任過衛將軍的,史料記載就兩個人,一個姜維,一個諸葛瞻,諸葛亮的兒子。陳壽做過這兩個人其中一個的機要秘書。

第二,陳壽得罪了后主劉禪時代掌權的大宦官黃皓,不是他跟錯人了,被連累,而是他直接得罪了黃皓。小人物就是想得罪級別這么高的大宦官,也夠不著。

第三,陳壽的老師是譙周,蜀國最大的學術權威。

第四,蜀國被滅之后,陳壽在晉朝的仕途履歷,是被評價為非常不順利的。但是,他得到過晉武帝的親自嘉獎,做過家鄉巴西郡的中正,也就是說他的老鄉誰有資格當官,他說了算;陳壽又做過太守,相當于今天地級市的一把手;還做過治書侍御史,就是在國家的監察系統,擔任重要職務。這種人生不順,和普通老百姓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所以某種意義上,陳壽可以說是三國很多歷史事件的當事人,而不是一個拉開足夠距離的歷史記錄者。

比如說,他親身經歷了魏國滅掉蜀國的事。陳壽對蜀漢是有感情的,這份感情能不能直白表達出來?當然不能。魏國滅蜀時,軍紀很糟糕。你說他能不能如實寫魏軍的暴行?寫了,魏國的統治者容不得他,不寫,又良心不安。

《三國志》寫曹髦之死及曹仁戰績

然后是司馬家篡奪曹魏政權,建立了晉朝。這個過程里做了很多卑鄙無恥的事。這些事,你說陳壽能怎么寫?

司馬昭殺掉曹魏小皇帝曹髦,《三國志》這樣記錄的:

高貴鄉公卒,年二十。

就這樣一句話而已。

當然,后面還有一道皇太后的詔書,太后說曹髦是個神經病,要殺自己,結果在亂軍中被誤殺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