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后記 | 五年前央視跟拍一年的廣東返鄉青年,如今他們相信“種糧一定能賺到錢”

(歸田后記 | 五年前央視跟拍一年的廣東返鄉青年,如今他們相信“種糧一定能賺到錢”,時長共6分08秒)

4月下旬,一場突如其來的持續強降雨打亂了韶關市仁化縣種糧大戶鄧瑞庭春耕生產的節奏。4月19日,鄧瑞庭剛剛結束兩千畝早稻田移栽工作,整片稻田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從事農業以來,從來遇見過4月份下這么大雨?!?/span>4月24日,洪峰過后,望著水田綠洲一夜間變成汪洋大海,鄧瑞庭憂心忡忡。他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秧苗期遇洪水,虧損已成定局。但鄧瑞庭知道,干農業從來不缺乏這種考驗。來不及喘息,鄧瑞庭便投入救災復產中:制定災后復產計劃,清理田間及水渠垃圾、修復田埂……他希望盡量將損失降到最低。

鄧瑞庭告訴記者,本輪暴雨導致2000畝水田受災。

3月30日凌晨5點,天還未亮,韶關市仁化縣周田鎮較坑村的秧田里,51歲曹葉秀已經開始了一天的拋秧工作,跟她一組的是同村的曹娘妹和李冬娣。她們三人一組,有著明確分工,收秧盤、挑秧桶、拋秧苗……一天下來,她們可以拋完五、六畝的秧田,每人可以拿到200多元。

凌晨在秧田里做工的村民。

“給這個老板拋秧是第三年了,他很好,不拖欠工錢?!?/span>曹葉秀口中的老板,正是鄧瑞庭,他也是2021年播出的紀錄片《歸田》的男主人公之一。

南方農村報 樊靜東 拍攝

《歸田》講述大學畢業的80后鄧瑞庭和90后饒志偉一起返鄉種田、投身鄉村建設的故事。紀錄片開拍于2019年,到2021年才播出,引發社會對返鄉種地青年的廣泛關注。(詳情請戳→韶關這個紀錄片首次亮相央視!點擊觀看《歸田》完整版

近日,南方農村報記者來到韶關市仁化縣和始興縣,追蹤兩位紀錄片主人公的現狀。當初“歸田”的青年如今依然在種田,并且都擴大了種植規模,鄧瑞庭從1000畝擴種到3400畝,饒志偉從100畝水稻如今擴種到300畝。一路的磕磕絆絆,讓他們基本摸索出了一套(介于傳統與現代交織)現代職業農民標準化的綜合種田模式。他們堅信:只要堅持科學種植,種糧一定能賺到錢,這是對未來“誰來種地”的實在回答。

“每天看四五次天氣預報”

“農忙的時候,我每天要看四五次天氣預報,一下雨,所有的節奏都打亂了?!?strong>清明節前夕,到了拋秧的關鍵時期,鄧瑞庭每天只睡3、4個小時,大部分時間奔走在仁化縣周田鎮、大塘鎮、火山鎮田間地頭,今年,鄧瑞庭流轉的土地的面積已達3000畝。

鄧瑞庭已經養成了每天看4、5次天氣預報的習慣。

“過幾天要下雨,要抓緊把這片田拋秧完成,如果下雨要放水,不然秧苗存活率就比較低?!币粔K秧田育多少苗,一畝水田拋多少秧苗,一畝地產量多少,投入產出如何效益最大化……得到這些經驗,鄧瑞庭交了不少學費。

“步步錯,步步悟,不知不覺,已交了幾百萬學費。農業相對科研確實簡單,父輩九年義務沒畢業一樣能種出高產水稻,但確僅限于小規模種植,規?;N植還是得要有一套因地制宜的種植計劃及管理方法的?!?/strong>看著連片的水田,鄧瑞庭感慨:“它(水稻)在成長,我何曾不是在成長?!?/span>

如今,鄧瑞庭水稻種植面積已達3000多畝。

5年前,央視九套簽約導演郭東升帶著未來“誰來種地”問題,將目光瞄準了“粵北糧倉”的韶關市。他通過韶關市廣播電視臺的導演饒優明找到了鄧瑞庭。“80后、返鄉種地、大學生”,他身上的標簽足以成為記錄對象。而與此同時,在韶關始興縣,一個剛剛打工返鄉的少年饒志偉也流轉了200畝土地,毫無種植經驗的他一籌莫展,他的叔叔正是導演饒優明。于是,在饒優明的撮合下,鄧瑞庭和饒志偉組成了“師徒”組合,開始了“相互成就”的種糧生涯。

在種田這件事上,鄧瑞庭是一個長期主義者。從2009年鄧瑞庭大學畢業返鄉種田算起,至今已有15年。他身上亦有浪漫的田園色彩,“每次看到水稻的生長,就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實現土地價值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價值?!?/span>

返鄉種地對饒志偉而言,有點自我救贖的意味。20歲的饒志偉高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在江蘇一個酒吧做酒水推銷員,每天靠喝酒換銷售量獲得工資報酬。兩年的打工生涯讓他的生活日夜顛倒,日子過得渾渾噩噩,直到有一天因為喝酒過量住進了醫院,饒志偉下定決心結束這樣的生活。

返鄉后的饒志偉在家人的支持下投身農業,“跟著鄧大哥學了兩年,他除了教我種水稻,還教我怎么做人,怎么跟種地的阿姨打交道?!?/strong>談及那兩年的學徒生涯,饒志偉將鄧瑞庭視作自己的“人生導師”。而鄧瑞庭對饒志偉也毫不吝嗇贊美之詞:“他是悟性很高的選手,生來就是吃農業這碗飯的?!?/span>

學習兩年后,饒志偉返回了自己的家鄉韶關始興縣開始“單飛”。他在當地流轉了100畝地,上半年種植煙草,下半年種植水稻,目前水稻面積擴大到300畝。

在煙田里檢查煙苗生長情況的饒志偉。

放眼全國,像鄧瑞庭饒志偉一樣,返鄉種田的年輕人仍然是少數。

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信息,當前農業勞動力基本是1990年之前出生,且以1960年之前出生的老人為主。2020年55歲及以上農業勞動力占比接近45%。

“總的來說,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農業老齡化的現象比較普遍?!敝袊鐣茖W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記者,農業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其力量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農村內部的推力,另一個是來自城市的拉力。李國祥談到,年輕人一般不會把種地作為優先的職業選擇,每年大量的勞動力轉移是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我們國家整個農村的人口現在不到5個億,青壯勞動力基本上還是外出為主?!?/span>

“科學種植,種糧一定會賺到錢”

“讓種糧也能夠致富,進而吸引更多農戶參與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真正把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之路走穩走扎實。”切切期望,言猶在耳。

“科學合理實現土地價值,種糧一定會賺到錢?!边@是鄧瑞庭在接受采訪時反復強調一句話。鄧瑞庭告訴記者,從2019年種植1000畝到現在種植30400畝,他探索出一套標準化的種糧模式。他談到,通過標準化的育秧、插秧、除草、施肥、無人機飛防等田間管理,制定出一個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從而實現每畝定量的收益。“我現在可以保證每畝(兩季)水稻的收益不低于230元?!?/span>

在田間拋秧的村民。

記者看到,除了種糧,在周田鎮田里,鄧瑞庭還種植了600多畝油菜,這是他與韶關學院合作的“廣東粵北片區油菜綠色高產高效種植技術示范項目”。

除了種糧,在周田鎮田里,鄧瑞庭還種植了600多畝油菜。

4月9日,廣東粵北片區油菜綠色高產高效種植技術示范現場觀摩會在較坑村油菜種植示范基地進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現場講解“油菜多功能利用技術”,鄧瑞庭向院士介紹了這項技術在自家試驗田取得的成果。“利用冬閑田種油菜每畝可以直接或間接增收500元?!?/span>

鄧瑞庭在觀摩會現場向傅廷棟院士介紹“油菜多功能利用技術”實驗效果。

將試驗田落到較坑村也是鄧瑞庭多方努力的結果?!拔覀冞@一代農業人,需悟透種植管理、市場營銷、農業政策,結合多方優勢達成‘綜合農業’‘智慧農業’,最大化實現土地價值,增強競爭力?!痹谒磥?,現在種田和以前天差地別。鄧瑞庭認為,相比之前,現在種田有三大方面的轉變:

一是種植模式發生改變。“以前曬谷子,收谷子,育秧、插秧都是人工,現在可以實現全程機械化、智能化,已經是相當舒服了?!?/p>

二是鄉村振興政策帶來的改變。鄧瑞庭談到,近幾年,國家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給予很大政策支持,一是國家有最低糧食收購價;二是有保險兜底,種糧風險會降低;三是地方農業農村局、包括村委會,也會有一定的物資獎勵。

三是鄉村生活發生了改變。“現在我們的村里的文化廣場,不比縣里差?!编嚾鹜フ劦?,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實施,家鄉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改變,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提升。

“一個有利于返鄉創業的大環境出現了?!编嚾鹜フJ為,返鄉創業以水稻種植為切口是很好的方向,“種水稻的試錯成本是半年,半年不行就再試多半年,一年兩次?!?/p>

“接棒的一定是我們這一代”

2月3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對“誰來種地”問題的表述,引發輿論關注。文件指出,“聚焦解決‘誰來種地’問題,以小農戶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加快打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產經營隊伍”。

未來“誰來種地”?“他一定是從一批百舸爭流的人中篩選出一批優秀的年輕人從事這個行業?!?/span>鄧瑞庭認為,土地的價值只有真正懂得利用好它的人才能看到?!澳芸闯鲞@一批價值的人,自然就會留下來了,看不出、不能堅持的,就會退出。最終,土地就會交到一批熱愛它、能用好他的人手上?!?/p>

除了種糧,鄧瑞庭還延長產業鏈,做起了加工。

李國祥同樣認為,未來是“懂農業、會管理、善經營”的一批職業農民來種地?!爸灰恋乜梢詫崿F適度規?;洜I,能夠產生效益,市場機制就會做出社會分工,能賺到錢自然有一部分人會做?!?/strong>

鄧瑞庭認為,只有情懷是做不好農業的,要在情懷、興趣愛好及自我生存之間找一個平衡點。更年輕一點的饒志偉則感受到了在農業這個賽道上的孤獨?!皼]有什么同齡的朋友跟我一起做農業,有幾個同學有問過,但也不了了之,我覺得他們在心理認知層面,總覺得做農業沒面子?!?/p>

“我認為土地碎片化整合以后,應該會有一大批的人涌進來?!编嚾鹜フ劦?,目前土地流轉率不高也是制約發展的一大因素?!艾F在老一輩的人還是有人不愿意流轉出去,有的寧肯不種也不流轉出去?!倍鬓D不到土地也成為制約饒志偉發展的最大因素?!拔蚁霐U大到1000畝的種植規模,但是現在沒有土地可以流轉?!?/p>

南方農村報 樊靜東 拍攝

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小農戶數量占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戶均經營規模約7.8畝,“大國小農”仍是我國基本農情。

“有些小農戶不愿意把地租出去,影響了土地碎片化整合?!崩顕楸硎?,現階段,農業面臨最主要的問題是競爭力不足,土地租金高、成本偏高、導致農產品價格偏高。如果大量耕地效率低的小農戶把承包的土地退出來,讓真正會種地的人規?;N植,才能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智能化、科技化發展。

“以后種不了田的老一輩會慢慢退出,以前不肯流轉的老一輩的人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只要有土地騰出來,有利潤市場就會引導更多人進來?!编嚾鹜ズ宛堉緜サ恼J識頗為一致。

李國祥認為,未來“誰來種地”的問題雖然有挑戰但也不是無解,他認為市場機制會作出社會分工,未來有社會資本、人力資本、資金實力的人,能夠組合各種要素,土地可以實現適度規?;洜I,能夠產生效益,市場機制就會做出社會分工。“能賺到錢自然有一部分人會做?!?/p>

“接棒種田的一定是我們這一代?!?/strong>鄧瑞庭和饒志偉毫不猶豫地說:“傳承父輩精神,結合現代科技,我們這一代定會更好的守護好農田?!?/p>

【來源】南方農村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