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瞽叟與象的故事有何深意?從工匠到軍事首領,被忽略的政治革命

到了軍事首領崛起的年代,首領們手握強兵,想盡辦法破除部落成員對自己的監督,即使統治失敗,也賴在首領位置上不走。以“禹傳位于其子啟”的傳說為開端,之前的“五帝時代”是工匠巫師的時代,之后的“三代”則是軍事巫師的時代,這些軍事巫師最后用暴力壟斷神權,像商、周王室就壟斷了與天帝的溝通權,借此實現對其他邦國的高壓統治,實現了單向的王權。

責任編輯:陳斌

古代最早的那批文獻中,舜帝的故事以《孟子》一書的記載最為詳細:舜的父親瞽叟,喜歡后妻生的兒子象,瞽叟與象多次謀害舜沒能成功,舜當上天子之后不記舊恨,仍然善待二人。擱置其中的倫理意蘊不談,結合人類學和宗教學可以發現,這個故事在有意無意中透露出了上古時代一次極為重要又鮮為人知的政治革命。

在這個故事中,無論孟子本意如何,幾個主角的名字或故事中都藏有玄機,瞽叟象征著巫師,舜象征著巫師兼工匠,象則象征著巫師兼軍事首領。

瞽叟——巫師與樂師

瞽叟,顧名思義就是眼睛瞎了的老頭兒,在中國上古時代,瞎子/盲人因為少了視覺的干擾,聽覺特別靈敏,有助于樂感,因而往往也是樂師。

樂師用音樂模仿天地間的律動,基于巫術的“模仿律”,被視為可以獲得其模仿的事物的功用,其中尤其厲害的可以用音樂操控天地之律動,從而改變陰陽,招引神靈,即《尚書·舜典》所謂“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呂氏春秋·古樂》所謂五弦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莊子·天運》所謂天樂“充滿天地,苞裹六極”,桓譚《新論》所謂神農削桐為琴,“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焉”。

為了更好地掌握音樂,溝通鬼神,甚至有主動把自己弄瞎的。如春秋時期著名樂師師曠,其目盲的原因就有自己熏瞎、刺瞎等說法。又“賢”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僅有上半部分,為自行刺瞎眼睛之狀,應該是巫師為了更好地奏樂通神為部落謀福,不惜弄瞎自己,因而被部落尊稱為“賢”,推為首領。

《尚書·舜典》記載舜帝命令樂官夔教授貴族子弟音樂,夔說“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所謂百獸,當是指披獸皮、戴獸頭的薩滿巫師,也是各部落的首領,夔通過本部落較高水準的音樂來同化各部,引領各部,看上去很像是古早時代的部落聯盟首領,只是到了寫作《尚書》的時代,社會已經發生變化,樂人巫師風光不再,所以才把他安排成舜帝的樂官。

由此可見盲人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