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過后,中國制造業或能實現跨越發展

這個時候對中國企業來講就是一個機遇,在高端產品銷路不好的時候,再一次推出廉價商品占領市場。所以我呼吁企業趕快改變市場戰略,生產實用型的產品。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

我認為當前是中國繼續擴大進出口的最好時機,是吸引外資的最好時機,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好時機。

如果我國經濟復蘇首先是外貿先復蘇的活,那么浙江一定是在各省中最先復蘇的。

經濟危機之后,中國的制造業在某些領域甚至可能超過發達國家。

魏建國 圖/CFP

南方周末上周五公布的3月份外貿數據顯示,中國的進出口仍在下跌,已成為今年保八的最大變數。您過去長期負責外貿工作,您的觀察和建議是什么?

魏建國:為什么中國的出口會下滑?是因為機電產品不好銷了,而我們的出口里面70%到80%是機電產品和高科技產品。這些產品主要出口到歐美,這兩項下滑也導致了出口的整體下滑。

除了歐美,中國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下滑幅度并不大,其中對非洲的出口還在增加。

據我了解,3月份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止跌回升,其中服裝、家具、鞋類、箱包以及部分家用電器的出口均呈現正增長,這是因為發達國家更多地購買本國不生產的低檔商品,而這些低檔商品其它發展中國家又沒有能力生產,因此訂單又回到中國。

通過最近在東莞、深圳、上海等地的調研我發現,目前能夠維持工廠運行和發展的是自主品牌產品,國內國外市場都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反而像西門子、飛利浦等貼牌、定牌生產的產品下降很大。

所以,怎么才能保出口?我認為經濟困難的時候,人們對鞋、帽、箱包、領帶等日用品的需求都是上升的。大家不吃肉了,就吃點土豆,不吃面吃饅頭,這叫“土豆效應”。另外,經濟困難,汽車不想買,就買一些化妝品、娛樂、卡通玩具等,這就是“口紅效應”。

因此,這個時候對中國企業來講就是一個機遇,在高端產品銷路不好的時候,再一次推出廉價商品占領市場。所以我呼吁企業趕快改變市場戰略,生產實用型的產品。

例如在中國對歐美國家的出口整體下滑期間,中國擁有專利的電動自行車的出口卻逆勢上揚,去年的出口達到200多萬輛,是頭一年的3倍,而增量主要來自歐美等發達國家。

另外,雖然中國1、2月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20%多,3月份下降了17%,但越南、巴西等國家,其出口下降幅度比我們還要大,有的甚至下跌了50%。

所以,我認為當前是中國繼續擴大進出口的最好時機,目前的出口下滑是暫時性的。同時,現在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佳戰略機遇期。

南方周末您剛才提到中國勞動密集型的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已止跌回暖,而這類產品大多集中在以浙江為代表的長三角,而出口仍在下跌的貼牌生產則大多集中在以廣東為代表的珠三角??刹豢梢赃@么理解,長三角的經濟增長模式比珠三角的更能抵抗風險?

魏建國:這主要緣于兩地的經濟發展模式的不同。長三角很多地方的模式是“一村一品(產品),一縣一業(產業)”,比如海寧的皮革,嘉興的手機,溫州的打火機等,這些產業跟外資接軌少,外銷主要靠自己,像義烏的小商品,都是靠自己去打天下。而珠三角則不同,是外國人讓你生產,外國人幫你銷,所以不愁銷路,但缺點就是,一旦外國人不要了,受沖擊也最大。

我看,經濟危機中,江浙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整體要強一些。但經濟一旦復蘇,外需的訂單一來的話,加工貿易中的貼牌定牌生產會很快地上去。而且經濟危機之后,中國的制造業在某些領域甚至可能超過發達國家。

我還有一個觀點,如果我國經濟復蘇首先是外貿先復蘇的活,那么浙江一定是在各省中最先復蘇的。

南方周末愿聞其詳。我們也聽到不少這樣的觀點,認為這次經濟危機是中國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升級的一個歷史機遇。

魏建國:每次大的金融危機都伴隨著世界的產業大轉移。比如1998東南亞金融危機后,服務業大轉移,轉移到印度、日本等地。這輪經濟危機也不例外。

我認為危機后中國有機會承接發達國家轉移的產業包括裝備制造業、新材料新工藝、環保節能產品,以及服務業外包等,而且這次產業轉移的速度可能會比我們想象的要快,世界上有條件接受這些產業轉移的國家也不是太多。

所以我國企業一定要抓住這次歷史機遇,現在就可以考慮怎么為承接產業轉移做準備,而不要等到危機過后。這既要有思想準備,又要有政策、方案準備,以及時間安排。

事實上,承接國際產業大轉移,也是吸引外資的最好時機。

南方周末您剛也提到,現在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好戰略機遇期,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為成立中國的跨國公司出謀劃策。不過我們也發現,當中國企業迎來了走出去的最好時機時,全球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也正在抬頭。在您看來,現在這個時機我們走出去的戰略重點和戰術是不是需要有一些改變和調整?

魏建國: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大大抬頭,全球正面臨新一輪保護主義浪潮。其主要特點是領域寬、手法隱蔽、頻率增多,除貿易保護主義外還有金融保護主義、就業保護主義、投資保護主義,保護對象也由商品擴展到資金、就業、職位、技術及支柱企業。盡管G20國家都承諾不采取保護主義措施,但至今已有17個國家和地區采取了47項限制貿易措施。其中1/3為調高關稅,我的態度是堅決反對但總體判斷:保護主義應不至于發展到完全失控地步。

我覺得走出去要分兩大塊,一塊是向發達國家走出去,另一塊是向發展中國家走出去。向發展中國家走出去,把我國的資金、設備和技術帶過去,也帶動當地的就業,這實際上是一個共贏。比如中石油在蘇丹,不僅辦煉油廠,而且還辦了學校,蓋了醫院,修了大橋,當地人就很感激。所以當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時候,要把我們的技術轉讓、培訓和回饋當地作為一個重點,強調共贏,這樣才能穩住腳跟。

南方周末那向發達國家走出去呢?比如中國企業歷史上金額最大的海外收購——中鋁對力拓的收購——正在經歷澳大利亞政府的審批,以確認是否威脅到澳的國家安全。如果國經中心要為中鋁收購提供咨詢服務的話,你們會通過什么措施和途徑對澳大利亞展開游說,讓他們相信這是“共贏”?

魏建國:首先就是算賬,一定要算細賬,到底是誰幫了誰。如果不收購的話,那他們的虧損是多少,如果收購的話,將減輕多少虧損,不算這個細賬不行。

第二,要加強溝通,可以在當地搞一些民眾調查,對當地人的疑問和誤解進行解釋,強調互利共贏。也可以和澳大利亞的智庫進行交流,通過影響他們來影響政府和輿論。

第三,要加大企業雙方的溝通。如果這時候力拓的老總站出來說收購是雙贏,那我們就不會自說自話沒人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