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充分反映本土實踐的ESG評價體系丨解碼中國ESG評級
中國亟須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化ESG評級體系,以糾正境外投資者的認知盲區和偏差,增強他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了解和投資信心。
責任編輯:孫孝文
伴隨ESG投資理念的興起,我國A股上市公司被納入國際指數公司和評級機構的篩選范圍,且評級覆蓋度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國外評級方法在中國的適用性問題引發討論,普遍的觀點是,在國際ESG評價框架下,A股上市公司的ESG評級整體偏低。
“中國亟須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化ESG評級體系,以糾正境外投資者的認知盲區和偏差,增強他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了解和投資信心?!敝醒胴斀洿髮W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以下簡稱:綠金院)院長王遙,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及ESG評級問題時,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她認為,現行國際通用的ESG相關標準構建最初主要是基于歐美發達市場的發展狀況和原則而制定,因此,在新興資本市場規模日趨增長的宏觀背景下,國際ESG評級體系的局域性和不適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信心。
使命躍遷
從2016年開始,王遙領導的綠金院開展建設ESG數據庫,初期目的是站在學術研究的視角,希望能夠填補中國數據空白,提供更全面、透明和可靠的ESG信息,為學術研究打好基礎。在早期方法學開發過程中,綠金院發現國際評級指標并不完全適用中國,因此廣泛呼吁并構建了一套本土化的評級體系,搭建數據庫,以期更好地做學術研究。
隨著境外投資者對ESG逐漸重視,管理境外專戶的頭部基金管理公司首先與綠金院聯系,希望獲得相關投資標的的ESG信息,這使得綠金院的ESG數據庫建設增添了新的使命: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精準的中國上市公司和發債主體的ESG信息。以此為基礎,綠金院與指數公司、商業銀行、主流媒體等機構廣泛合作,截至目前共發行了19條指數,推動形成ESG投資的價值標尺。
伴隨雙碳目標的推進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各個層面的不斷深入,來自監管監督和資本市場各利益相關方開始更多地關注企業ESG表現,以作為評價企業長期投資價值的重要參考,“因此,綠金院的ESG數據庫現階段的核心目的是推動企業提升ESG管理能力,提高ESG信息披露透明度,滿足投資者和市場對ESG信息的需求,提升企業價值和社會責任感?!?/p>
目前,市場上的ESG數據庫產品逐漸增多。談及綠金院ESG數據庫與其他機構數據庫的不同時,王遙表示,綠金院ESG數據庫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擁有獨有的中國債券發行主體ESG評級,覆蓋范圍超過10000家中國公司,包括全A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債券發行主體,融合最新監管機構發布的綠色資產識別標準,ESG數據庫評價主體的類型更多元。
圖:綠金院202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ESG評級分布
“1+1”評價體系
在開發ESG評價體系時,綠金院一方面研究國際ESG框架,考慮評價體系與國際可持續發展方向的契合度和國際投資者與利益相關方的主要訴求,以國際通用指標在國內的適用性為基礎,提煉其中的共性指標,作為評價框架的初步邏輯與內涵。
另一方面,分析和提煉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實踐的ESG指標。綠金院認為,中國的ESG體系發展具有鮮明的“自上而下”特色,與歐美等成熟市場相比,中國地區的ESG指標構建顯現出較為高效的“政策重心引導+市場需求變化”的雙向推動特征。同時,由于國情差異,中國在ESG政策布局方向上,有顯著的時代戰略特色。由此,綠金院希望開發出開發即接軌國際又適應本土化國情的“1+1”ESG評估體系。
具體到評價體系的開發過程,綠金院遵循了全面性、公允性、可比性等基本原則。
全面性,即力求多維度、全方位評價企業的ESG表現,在關鍵議題設定層面融合國內外現有ESG監管制度與標準;在覆蓋度層面力求完整,評價主體包含全A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發債企業。公允性,即獨立參照企業公開披露的年報、社會責任報告以及輿情信息進行評級,并保持專業性和客觀性??杀刃?,即確保評價數據的時間范疇、指標維度以及數據來源可比。
圖:綠金院ESG評價指標(具有行業特性,以上僅為部分展示)
為提升評價的科學性,綠金院一方面考慮指標的行業差異,另一方面在評價流程中加入人工校驗環節,對自動化打分的結果進行核查。
“不同行業面臨的ESG挑戰和重點關注點有所不同,因此評級指標會根據行業特點進行調整。例如,碳排放對于能源行業是一個主要的ESG指標。此外,不同地區的制度規范、資源稟賦也會影響企業的ESG表現,相關因素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內容?!?/p>
對于評級結果的界定,綠金院的ESG評級方法學從A+到D-,分為12個等級,希望能夠相對清晰、細致地體現企業ESG績效水平和評價差異。
適當規范行業準入
隨著ESG數據庫的持續完善,綠金院的研究輸出,以及與投資機構、金融機構、學術機構、企業等外部合作也逐漸增多,ESG評級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在學術研究方面,ESG數據與評級結果可以為學術課題研究提供豐富的參考信息,從而擴充ESG學術研究的拓展性。
在市場投資方面,基金管理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等投資機構,主要將ESG評級數據用于評估投資組合中企業的ESG表現,指導投資決策;銀行和金融機構則主要將ESG評級數據作為ESG風險衡量標的,貫徹落實《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求;一些金融機構也將ESG評級數據用于可持續金融產品創新,如編制主題指數并發行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產品等。
對企業而言,綠金院的ESG評價結果可以作為提升企業ESG表現的參考。目前綠金院將ESG評級結果公布在新浪、每日經濟新聞等平臺,方便企業查看。作為學術機構開展的一項公開、獨立的評價,綠金院在評價前并不與企業進行單獨溝通,“但我們提供了溝通渠道,針對企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供答復?!?/p>
王遙介紹,除了企業ESG評價外,綠金院基于ESG方法學及數據庫,與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國內金融機構,以及國證指數、德意志交易所等國內外機構達成合作,圍繞公募基金ESG評價、ESG指數編制等進行落地實踐,完成公募基金產品ESG風險識別方法學及評估報告,發布了國證-中財碳中和主題系列指數,不斷完善綠金院綠色指數體系的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新的價值標尺。
和其他開展評級服務的機構一樣,綠金院在開展ESG評級中也面臨“數據質量”問題的困擾。
王遙指出,盡管4月份三大交易所正式發布了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指引,但是目前上市公司發布ESG專題報告數量有限,距離A股披露全覆蓋還有一定的距離。與此同時,企業如何更好開展ESG信息披露工作,如何確保數據的真實性,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即便如此,ESG評級數據的重要性始終不容忽視。
在王遙看來,國際主流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及國內綠色低碳轉型金融正處于穩步向好推進的階段,企業如何更為精準有效地提升自身能力建設水平,金融機構如何管理ESG數據資產,第三方咨詢機構如何切實支持ESG市場化需求,等等,已然成為ESG工作有序開展的重點。
“因此,ESG評級數據既是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績效的客觀標尺,也是甄別企業、篩選投資標的的必要手段,無論在學術研究領域還是市場應用與實踐層面都具備重要價值?!?/p>
面向未來,如何持續推動ESG評級市場的良性發展,王遙認為,一方面,監管部門可以適當規范ESG評級行業的準入規則,逐步構建具有約束力與引導性質的行業內生準則要求;另一方面,市場參與者作為ESG評級數據的直接使用方,可以采取多方聯動、數據整合的配合方式,積極提升需求端對于ESG評級數據質量的要求。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