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靜 我這個人欠得很 | 2024青年力量
2023年,蔡文靜憑借口碑電視劇《裝腔啟示錄》被更多人熟知,劇中她飾演一名初入職場的律師,在種種艱難與曖昧中摸爬滾打。這是與她本人最貼近的角色,清醒、善良,在努力爭取的同時又帶著點樂天派。入行十幾年,她有代表作,也遇到過瓶頸期,她善于時時自省,從中尋找表演和成長的答案,就像每一個試圖在一方小天地里立足的年輕人。
蔡文靜在綜藝節目中演出 圖/受訪者提供
文 /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張明萌 發自長沙
編輯 / 楊靜茹 rwzkyjr@163.com
蔡文靜嗓子已經啞了十多天。原本約定好的錄歌行程被迫取消(她曾希望這一天來臨之前嗓子能好起來),她轉道接受針灸治療,種下新的希望。最近,她用一個速寫平板與人交流,用電子筆寫下文字,根據心情用不同的語音放出來。心情不好是容嬤嬤的聲音,心情好是一個小女孩在撒嬌。
醫生說她身體健康,但“操勞過度”,休息是最好的恢復方式。這恰恰是她現在最難做到的事情。最近她在參加一檔節目的錄制,原本規律的時間安排被練歌、練舞和錄制拉滿。她在語言學習軟件“多鄰國”上的打卡,從四五門外語降到一門。她自認肢體不協調,一邊嚷嚷著要退賽,一邊在跳舞上下苦功。在這次錄制之前,她練了九個小時舞,喝了三瓶能量飲料,直到被舞蹈老師勸走。
節目播出后,圍繞在她身邊最多的詞是“意想不到”。舞臺上,蔡文靜表演了意大利歌劇《你發火就愛生氣》和中文歌《逝去的愛》串燒,她穿著中世紀禮服端莊唱完前半段,變裝銀色亮片連衣短裙唱跳完后半段。表演結束,她因得分超預期,坐在地上喜極而泣?!?span>(那一刻)配得感喪失,但又快樂到不行,十分矛盾?!惫澞坷?,她會接梗,反應真實,表情生動,與她相關的標簽是“蔡文靜 喜劇人”。她說:“我在生活里就那樣?!?/span>
裝腔啟示錄 (2023)
2023年,電視劇《裝腔啟示錄》播出,蔡文靜飾演女主角唐影。唐影是一名入職不久的實習律師,經歷著上司的甩鍋、同事的刁難和意外的愛情,作為一名打工人,她在種種艱難與曖昧中摸爬滾打,試圖找到立足之地。電視劇豆瓣評分8.1,蔡文靜因此更為人熟知。她認為,唐影是與真實的她最貼近的角色。為了豐富唐影的個性,她放了很多生活里的性格在唐影身上,“你們看到搞笑的部分幾乎都是我加的?!辈涛撵o說。
2014年,蔡文靜靠電視劇《匆匆那年》的林嘉茉一角為人熟知。這些年,她演過?;?,當過千金大小姐,做過白領、實習醫生、百樂門舞女、法醫、記者……但人們很少看到她劇集以外的消息。蔡文靜藏在角色后面,在觀眾和合作伙伴的印象里,她高冷、疏離、低調,性格成迷。
她“把自我保護得很好”。她絕少社交,習慣獨處。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學表演之前,她沒住過校。大學期間,室友是兩個攝影系的女生,不是搞學術就是抓著她拉片。畢業后拍戲,拍完就回房間休息,只在開機宴、殺青宴和大家聚會。拍戲十幾年,她很少主動認識業內的人。朋友說她“要么是業務能力過硬,要么是命好”。
拍戲候場時,她習慣看書。大三的外國文學課上,老師介紹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她因此拾起書本。最初,她喜歡歐美文學,還模仿類似的文風寫了小說《逃出紅房間》(至今尚未完結)。爾后一度沉迷三島由紀夫和芥川龍之介的文字,被極致的情感和難以捉摸的人心掀起顱內高潮。兜轉一圈又開始看當代文學,也愛上心理學。每看四五本書,就挑選一兩本在社交平臺分享讀后感。最近,她因看到一條推文“女人不得不讀的幾本書”而投入伍爾夫的懷抱,在《奧蘭多》的意識流里沉溺數月。
見我前,蔡文靜超過24小時沒說話,以保證采訪時能正常交流。但她開口仍然沙啞,看來寄托于針灸的希望再次破滅。聊天過程中,她面前先后出現了溫開水、胖大海水、潤喉糖、咽炎片和薄荷糖,后來自暴自棄般嗑起了開心果和南瓜子。下一次錄制,她將與一位實力派歌手合唱,這讓她焦慮更甚,擔心嗓子狀況繼續惡性循環。
但她還有更焦慮的事情——錄節目耗去大量精力,她已經三個月沒看書了。
以下是蔡文靜的口述:
解題
我不是很滿意我唱的那段歌劇《你發火就愛生氣》,錄的時候我排比較后,補個妝,簡單開了一下嗓就上去了,喉、口腔還沒打開。我聲音應該更豎、更立體。專業學美聲的人一聽就知道腔體有問題,這不是我最好的狀態。我曾經學美聲,我同學看了說“你現在還能唱啊”,也沒有人說“你唱得好”,(反響不錯)是因為大家沒想到,而不是我真的那么好。我會因為自己能控制的事內耗,比如這件事我可以更好,但是我沒有表現好。
表演的架構是我提出來的,我想要一首美聲和一首流行,流行要大家聽過,但又沒那么熟,我希望有更多老歌被大家看到。美聲選歌時,我聯系了以前學美聲的同學,一起選了那首歌。我不會意大利語,網上扒下來一個音一個音學。
我從小就喜歡參加文藝匯演,組織大家跳舞。初中有藝術班,他們打扮得特好看,能歌善舞,文藝匯演時最強,我也想去。我文化成績挺好的,爸媽希望我上重點高中,但我就想學唱歌。他們很生氣,但還是讓我去了。
去了以后音樂成績常常是班上倒數,我沒底子,視唱練耳很差。如果繼續學下去,現在應該在教音樂。我們學校很少有學生能直接考進聲樂系,只能去音教專業,更優秀的到鋼琴系或者作曲系。
那時候班上有個男生學表演,老演學校的英語劇,帶上我一起演。有一天,他問我要不要學表演,說我演得特別好,有天分。我相信了,改去學表演——哦,那個男生現在在教聲樂。他后來考回美聲,去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留學,最近剛當上老師,我初舞臺的歌就是找他幫我選的。
我和爸媽說,如果學聲樂,以后就當個音樂老師。但如果學表演,無論在哪個學校,以后都可以當演員。一部戲那么多人,就業機會很高。爸媽覺得有道理,同意了。
其實我沒這么想,我從小喜歡和我爸打辯論,經常辯一個主題。當時只是為了贏他們的邏輯,我想了一個邏輯,沒有為自己負責任,更像在“解題”。
到現在都是這樣,工作人員跟我討論一些思路,明明是我自己的事情,但我跟分析別人一樣,給他們想解決辦法。我不喜歡我的邏輯思維用在自己身上。真奇怪,我這個人欠得很。
32歲后,我將這種思路用在了角色身上,我怎么解才漂亮?以前靠導演,但導演管全局,不對個人負責。我把角色解漂亮了也為劇集加分。
之前拍一部職場戲,前面一場戲,我被老板罵了,從辦公室出來。導演設計是我去茶水間喝一口茶舒緩情緒,接一個工作電話。我說這個太常規了,不是女主最好的選擇。真正讓人佩服的是她被罵了之后直接走回工位工作,接電話,仿佛無事發生。
這是我演完前一場戲以后心里的那股氣,心想老娘一定要干得更漂亮,堵你的嘴。不是罵完就蔫了,除非她是一個沒用的人。但是沒用的人根本沒有和老板對話的權利。
《不期而至》里,女主角阮真真有一場戲,她各種被騙,車胎爆了,在大雨里弄輪胎。劇本是一直沒弄好,她在路邊坐,嗷嗷大哭,哭完了之后又坐回車里哭,我全部刪掉。如果哭,大家會同情她、心疼她,但如果不哭,把輪胎換好,坐回車子里面拿出水,喝自己的藥,吃自己的飯,吃完之后搖擋“啪”上路了,觀眾會愛上她。我們想要看到的角色一定是和我們很像、但又高于我們一點的人。
不過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肯定崩潰大哭。我在生活中是一個小慫包,你跟我生活不會愛上我,頂多覺得我好笑。如果你有天大的事情,肯定不會想跟我一起面對。我沒吃過豬肉,但看過豬跑,我知道應該怎么樣最好,但是生活里做不到。
蔡文靜 圖/受訪者提供
開竅
2021年,一下播出了好多部我演的戲,像《陽光之下》《緊急公關》《大俠盧小魚之夕陽紅戰隊》《玲瓏》《光芒》《好好生活》……有幾個角色一直被觀眾議論臺詞不對。這讓我非常矛盾。那幾部戲在拍攝現場我一直被夸,導演說我臺詞松弛,男主角和我對戲,導演說:“看看蔡文靜,臺詞很松很舒服?!苯Y果播出后觀眾說我“臺詞很爛”“沒節奏”“說不清楚”……各種聲音讓我對自己的標準產生了質疑。我看也覺得不好,但為什么在現場感覺好呢?拍了這么多年戲,從來沒有這樣的聲音傳到耳朵里。我要找到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我找到了。影視劇是一個集體工作,如果所有人說詞都鏗鏘有力,只有一個人很松弛,自然就顯得弱。如果是生活流的劇,那咬文嚼字的演員就被出賣了。所以不能只看自己的戲,還要看所有人的戲,他們怎么講話、怎么演,再調整自己的表演方式,才能平衡。
我一直喜歡臺詞松一點,甚至帶點口音,崇尚越自然、越松弛越好。在不停接受市場考驗后,我才明白我之前對表演的認知、對怎么演繹角色的認知、對播出后觀眾的認知都有偏差,表演要自我,也要客觀,不能完全自我了在那兒孤芳自賞,觀眾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我一直在修復這件事情?!豆饷ⅰ防镉袌隹迲?,我很投入,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講話斷斷續續,制片方讓我重配,連貫一些。我不同意,我說那是最真實的表演。但播出后觀眾說:“女主角都忘詞了還在演什么?”原來我在自嗨,觀眾根本接收不到。不是我不能像別人那樣講臺詞,而是我沒有意識到這個點這么重要。
我以前演的角色,像費儷娜、林嘉茉這些,都飛揚跋扈,很有鋒芒,調高嗓門去講話。但那年有些角色比較安靜,講話節奏慢一些,失去了鋒銳的個性,臺詞不太好掌握。以前我喜歡把角色的詮釋放在聲音塑造上,虛弱就有氣無力,痛苦就講話慢,但應該從行為、邏輯線和眼神等微表情上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性格。
我現在會根據不同的戲去平衡表演。再去演那年的戲,我會完全不一樣。不是花了多少功夫去練習,而是改變了意識。對一個演員來說,一定要到某個時間點才能觸發意識的革新。表演開竅就是意識對了,意識對了怎么做都對。在瘋狂播出很多戲的那一年結束后,我開竅了。
大學時,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是老天爺賞飯吃的人。演戲好像是我對它有感覺,但只是單箭頭。我有很多的情感可以表達,對很多東西敏感,但無法準確傳遞。有同學很輕松就能讓別人共情,但我的表演更自我感動??椿胤?,我覺得自己好丑、演得好差,很難過,非常挫敗,不適合干這個,但我又很喜歡。
在學校,有很多劇組來選角色,選角導演走進來,看我們上完課點幾個人出去。我入選率非常高。試戲的時候,爭取上的機會也比較多。挺多人認可我、喜歡我,好像我沒那么差,這療愈了我認知中的不好。
但我去看片場回放,每次看完都很郁悶。我看電影、電視劇里成熟的演員表達,腦袋里想象的是張曼玉,但眼睛里看到的是大二大三的自己,落差很大。于是一次次分析哪里做得不夠好。都是哭得稀里嘩啦,那微表情需不需要調整,克制一點還是放大一點,肌肉怎么相應調整……我現在和以前最大的區別是準確率變高了,這是經驗、不停的自省和對比帶來的變化。在2021年之前,我都是走一步看一步,2021年到現在,我知道方向在哪里了。
蔡文靜 圖/受訪者提供
該長大了
節目里,我很多搞笑的片段被大家看到,那是最真實的我。連我小學同學都發信息,說:“這么多年你一點沒變啊?!蔽覂刃囊恢倍紱]長大,雖然我34歲了,但剛跟我接觸的人都覺得我在為人處世和生活中是一個嘻嘻哈哈的活潑的狀態,沒那么成熟,喜歡有趣的事兒,喜歡無厘頭。我一點也不文靜,除非不開心。
很多人覺得在這個行業里,每個人都經歷了更多的磨礪,但我過得很簡單,在人際關系復雜的環境里,我非常不自在,感覺有各種各樣無法解決的情緒。今年我才學會組局,叫大家吃個飯,結果沒發地址沒發時間,差點把別人搞生氣了。我社會性很弱,感覺把自己保護得很好。
維持這樣的生活,我付出的代價是認識的人很少。我反省了一下,如果愿意多認識點人,把自己打開一些,是不是能拍得更好?我試著多出去,發現很多人只通過熒屏形象認知我,以為我高冷,一些活潑的角色不會想到我。原來社交也是一個名片,可以把自己遞出去,但我以前從來不遞。
社交會讓我痛苦,但痛苦是在出門前,緊張、害怕、焦慮,一百個不想去。坐上桌子后我就不痛苦了。發現大家挺好的,沒有人難為我,每次都挺開心,還能認識幾個好朋友。也碰到過不開心,那我做自己,完事兒了知道這個人不喜歡,以后不要合作。
我最近在錄一個腦綜,很像玩桌游。我進去以后整個人都崩塌了,我經常相信別人,但又被出賣,或者那是人家下了一局棋,我最后才知道自己是一個棋子。我發現自己長大好多。
蔡文靜 圖/受訪者提供
我不認為這是壞事,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應該學會保護自己。你看過《有限與無限的游戲》嗎?那本書講世界變成游戲,我們在不停玩游戲,但至少要做一個玩家,而不是一個純天然的有機蔬菜,在里面當道具。
我非常愛心理學,也很喜歡看不同的書,在各種電影中看過人性最骯臟的一面和人性更純潔的一面,我對人性和社會有接受度。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各種事情,但我不愿意把生活過復雜。日常狀態下,我比較輕松,在復雜的事情里,我可以按我看過、學過的東西去燒CPU,但我不愿意。這是我現在在解決的問題。
錄節目會有人說你多為自己爭取一點,會讓自己更好,但我又不愿意??赡茉诟鱾€環節上都有更好的方案,但會侵占別人的利益,那我永遠都會選擇讓利。我的MBTI人格測試(16人格測試)測出來是ENFP競選型人格(快樂時)和INFJ提倡者人格(其他時候),在競爭中,這種性格不占優勢,會很痛苦。
在面對利他和利己的選擇時,如果不是特別底線的事情,我下意識會選擇利他,我性格上不喜歡和人爭,有人爭一般也會主動讓給別人;如果碰到利他不是我真實想法的時候,我也會為自己爭取,試著利己一把,但我也會想單純利己我自己心里過不過得去,如果過不去,那就算了,不如選擇利他。
還是2021年,很多觀眾議論我的表演,拍戲時也有人說我應該多和群體在一起。但我喜歡獨處。我想搞清楚是什么導致了我和別人認知的差異?到底怎樣才對?我去看了《烏合之眾》,我想知道我應該去做一個從眾的人還是做一個比較自我的人。自我一定舒服,從眾從眼前利益看不舒服,但從長遠來看是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呢?
看完我覺得不用從眾了,因為長遠也不會快樂。人還是要取悅自己,從眾的效應最后就是吞噬自我。
我的道德感特別高,這方面的事情我不能將就。比如用一些出位的方式出圈,那是在侮辱我的尊嚴。我不會為了效果放棄自我本真善良的東西。觀眾看到你圖什么?還不如圖個真實。討厭要被討厭得清清楚楚,喜歡也被喜歡得明明白白,不是喜歡我半天,結果喜歡了一個fake(假象)。這幾年輿論對我的聲音越來越多了,更多人討論我的時候,我才更清楚地認識自己。
我特別不能容忍別人騙我。2014年我租鋼琴,有1000塊押金,用完了我送回去,押金一直沒退。打電話他說這個月手緊,我說我要在微博曝光你。再打過去就空號。我整個人都不好了。你可以說公司好可憐,差這點錢就能盤活了,那我一定會給。但你騙我就是不行。
也許是因為我道德感高,有利他主義情結,我愿意提供情緒價值,也愿意在一些選擇上往后縮。但這一切如果不被理解、被誤讀,我會很難過。比如網友說:“看到蔡文靜搞笑我好心疼,為什么總是要照顧別人的情緒,活得累不累?!蔽液懿婚_心。我就是單純喜歡開心和簡單的氛圍,沒有在討好和取悅他人。我有能力在管好我自己的同時讓大家開心,我不累。
我入行十幾年了,這個行業的變化快到感覺跟不上腳步,不知道市場在選擇什么、喜歡什么,自己在這個行業生存的時間和精彩程度好像不太能把控。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走得好就多走走,走得不好就讓自己舒服地走。
舒服地走,聽著不太好聽啊。(笑)
南方人物周刊“青年力量”始自2005年,是由主流媒體發起的年度青年菁英人物策劃,旨在尋找在各專業領域中有杰出表現的青年代表。
“2024青年力量”由南方人物周刊發起、青島啤酒特別支持,以“講究不將就”為主題,將集結來自文化、藝術、體育、演藝、音樂、商業等領域的青年代表,詮釋以熱愛突破迷茫、用堅守戰勝浮躁的不將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