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從提升公眾意識做起

在非災害時期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可以有效減少災害發生時的人員傷亡。中國公益組織也開展了防災減災類的公益項目,但目前社會公眾對災害類項目的關注多集中于緊急救災階段,對防災減災領域關注度低,公益組織想要提高公眾對防災減災的重視并不容易。

責任編輯:史諒

2024年5月12日是中國第16個防災減災日,其宣傳主題定為“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在突發災害面前人類總是脆弱的,倡導“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是為了增強人們的自救互救能力,以便在災害發生時挽救更多的生命。

在中國,已有公益組織在非災害時期開展防災減災類公益項目。在支付寶公益平臺中以“防災減災”“安全”“平安”等關鍵詞進行搜索,所占比例分別為54.55%、27.27%。公益組織通過在學校和社區中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舉辦應急演練活動、培訓應急人員等方式推動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可以減少災害負面影響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桑棗中學因重視校園建筑防災標準,并經常在校園內開展緊急疏散演練、安全知識講課等活動,創造了兩千多名師生在1分36秒內安全轉移,全校師生“零傷亡”的奇跡。這體現出提前部署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

中國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2024年伊始就頻繁地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根據聯合國在《減少災害風險全球評估報告2022》發布的報告顯示,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行為等因素影響,全球災害數量快速攀升,預計到2030年全球大中型災害的發生頻率將達每年560次,日均1.5次,學習防災減災知識已成為當下這個時代的必答題。

盡管公益組織通過開展一系列推動防災減災建設的公益項目提升公眾對于防災減災的認識,增強公眾自救互救能力,但社會公眾對防災減災公益項目的關注度并不高。

社會公眾對防災減災的關注有待提升

據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調研發現,比起防災減災類公益項目,社會公眾更關心緊急救災類項目。統計愛德基金會、壹基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的官方微信號數據,2023年間含有“防災減災”“甘肅地震”“京津冀洪澇/水”關鍵詞的推文數量,含有“防災減災”關鍵詞推文的平均閱讀量遠低于含有“甘肅地震”“京津冀洪澇”關鍵詞推文。以愛德公益基金會為例含有“甘肅地震”“京津冀洪澇”關鍵詞推文的平均閱讀量分別是含有“防災減災”關鍵詞的26倍、11倍。

從公益機構的籌款數據來看,緊急救援類公益項目的籌款金額遠超防災減災類公益項目的籌款金額,這也代表著公眾的關注更多投向了緊急救援類公益項目。以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2023年報披露的數據為例,“災害救助”項目在2023年籌款金額為5468萬元是“減防災項目”項目籌款金額的212倍。

在緊急救災時期,由于災害發生時總是伴隨著突發性、破壞性強的特點,加之媒體的滾動報道,公眾在進行在捐贈時憑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熱情,希望可以幫助受災群眾早日渡過難關。但這種短期、即時性的災時幫扶,并不足以幫助受災地區持續、有效地減少災害影響。從發生的災害事件中汲取經驗并加以落實預防災害更為重要。同時這也體現出社會公眾對災害響應鏈條、防災減災知識了解不深。想要提高基層防災減災能力、減少災害影響,必須提高社會公眾對防災減災的重視。

防災減災公益組織該如何做?

應急救災包括防災減災、緊急救援、過渡安置、災后重建四個階段,公益機構在設計應急救災項目時應當考慮全流程的救災支持。針對公眾的關注重點,公益組織可以引導公眾關注緊急救援階段以外包括防災減災、災后重建等可更持續、有效減緩災害影響的階段。如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在支付寶公益平臺上線的“壹基金救在壹線”項目,在預算表中除了針對最緊迫的救災物資,還設置了“災后安全家園計劃”,專注于提升基層防災減災建設的公益項目。項目通過在受災地區設置社區志愿者救援隊,完善應急物資、提供標準化減災知識、技能培訓等減災主題活動,從“個人-家庭-社區”多層面提高社區災害應對能力。

支付寶公益平臺中“壹基金救在壹線”項目預算表(摘自2024年5月10日)

支付寶公益平臺中“壹基金救在壹線”項目預算表(摘自2024年5月10日)

同時,防災減災類公益項目存在項目品牌建設薄弱的問題。在2023年中國公益項目品牌榜中,無防災減災領域的公益項目入選。根據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觀察,大多數防災減災類公益項目集中在“512防災減災日”進行宣傳,形式多為防災減災知識分享、答題。防災減災類公益項目的品牌識別度不高,將難以發揮項目品牌效應引導公眾提升對于防災減災的認識。

另一方面,政府、學校、媒體等主體對防災減災的科普教育推廣力度、覆蓋面要遠大于公益機構。公益組織作為重要的補充力量,應當聚焦于特定議題、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公益項目,如北京市企業家環?;饡?、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愛德基金會聯合發起的“氣候同行者”計劃,力圖培育可以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民間力量;成都市婦聯立足于社區中的婦女之家,對社區內的婦女開展教育培訓、志愿服務、救助幫扶等工作,發展女性志愿者隊伍開展志愿服務工作。

“提高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公益組織需要從改變社會公眾對災害類公益項目認識做起,讓社會公眾意識到防災減災對減少災害傷亡的重要性,使社會公眾從“人人知防災減災”過渡到“人人講安全”做到“個個會應急”,從而實現基層防災減災能力的提升。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