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起義與曹劉出場:政治權力結構的改變如何給英雄以出頭之地?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場大戲,是平定黃巾之亂。
故事從這里講起,是非常有歷史眼光的。黃巾起義本身,雖然很快被平定。但是東漢政治結構,卻因此改變了,原來朝廷壟斷在手里的各項權力,不得不下放給地方和軍方,于是就產生了各種新的變數,魏蜀吳三國的創立者,也才因此有出頭的機會。
責任編輯:陳斌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場大戲,是平定黃巾之亂。
故事從這里講起,是非常有歷史眼光的。黃巾起義本身,雖然很快被平定。但是東漢政治結構,卻因此改變了,原來朝廷壟斷在手里的各項權力,不得不下放給地方和軍方,于是就產生了各種新的變數,魏蜀吳三國的創立者,也才因此有出頭的機會。
黃巾起義是怎么回事
我們先簡要看一下歷史上,黃巾起義是怎么回事。
東漢末年,整個社會充滿了一種末世感,很多人都覺得,這個世界很不對勁。在這種氛圍下,張角傳播太平道,效果特別好。
尤其是當時的幾次大瘟疫,也幫了張角的忙。史書上記載,張角用符水給人治病,效果很好,很多人就都信他了。
按理說,符水是不能治病的,這個效果是怎樣達成的呢?
只能說,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強大,張角還會一些別的迷惑人的幻術。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神,也是很自然的事。
還有就是,大多數瘟疫,其實致死率并不高,即使沒有任何醫治,如果得到悉心照料,許多病人慢慢也能痊愈。問題是,很多時候人一旦染上瘟疫就會被拋棄,所以最終他可能不是死于傳染病,而是死于無依無靠饑寒交迫。
一個推測是:張角和他身邊一批核心信徒,他們愿意照看病人,也就讓更多人活了下來。但這件事,當時人不會從醫學的角度來理解,相反卻會說:這就是他們太平道的魔力。因此信他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但是,太平道雖然用這種方式廣泛傳播,獲得了幾十萬信眾。但要以此做基礎來策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就顯得教團的嚴密性和行動效率,還差太遠了。
中學歷史教科書說,“張角等領導的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終于爆發了”,這話當然是對的,但爆發前有組織,爆發后就反而看不出多少組織了。各地的黃巾軍各自為戰,很快形成了河北、潁川、宛城三個不同的戰區。
甚至于,張角給人感覺是一個軍事上就沒有概念的人。比如說黃巾軍起兵之后,張角讓大量荊州、揚州的太平道信徒,往河北鄴城一帶集中,這個行動從軍事、政治的角度,就完全無法理解。從造反的角度看,這些人不應該讓他們直撲洛陽嗎?千里迢迢地去鄴城干嗎?
歷史上東漢朝廷的應對
相比之下,東漢朝廷的應對就顯得行之有效多了。
皇后的哥哥何進被任命為大將軍,也就是全國最高軍事長官。但大將軍坐鎮后方的,前線實際指揮作戰的另有其人。最主要的是三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北中郎將盧植。
當時朝政雖然腐敗,但軍隊還是很有戰斗力的。尤其是西北地區的涼州、并州,東北地區的幽州、冀州,因為要抵御邊患,軍隊都是百戰之師。還有東南地區的揚州,有一個丹陽郡,那里的“丹陽兵”也十分驍勇善戰。
最精銳的部隊,都在邊境地區,這是很好理解的。
皇甫嵩就來自涼州安定郡,盧植是幽州的涿郡人,朱儁則是揚州會稽郡人。三人剛巧分別來自西北、東北和東南。
這三個人里,除了盧植因為不肯給宦官送禮而被撤職外,皇甫嵩和朱儁都是戰功赫赫。河北的黃巾軍是被皇甫嵩平定的,潁川是皇甫嵩和朱儁合力,南陽的黃巾軍則主要就是朱儁平定的。
而我們熟悉曹操、劉備,還有孫權的父親孫堅,都發揮了什么作用呢?
孫堅立有很重要的戰功。孫堅是吳郡富春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富陽區的人;朱儁是會稽郡上虞縣人,也就是今浙江紹興上虞區。說起來分屬兩個郡,其實兩個地方距離不遠。孫堅出身卑微但是很能打,朱儁早就聽說了,所以平叛的時候,特意征召孫堅,作為自己的攻堅力量。孫堅也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撈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平定黃巾的這一年,曹操剛好三十而立,官拜騎都尉,這是二千石的官,行政級別和郡守這樣的高級地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