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20090413)
【政要】
溫妮·曼德拉重返南非政壇
溫妮——這個名字在南非家喻戶曉——目前在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候選人名單上排名第五,遠遠高于大多數部長和黨的官員,在南非議會獲得一席之地已是勝券在握,選舉定在4月22日。
在某些人眼里,她無可指責——她是“國母”、窮人的衛士、被壓迫者的斗士。另一些人則認為,她是消除種族隔離之后南非一切罪惡的化身——腐敗、傲慢、專制。
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溫妮·曼德拉聲名遠揚,充滿魅力。高大健美的她,作為反種族隔離斗爭的代表廣受贊揚。
愛她也好,恨她也罷,與曼德拉離婚的溫妮·曼德拉將重返政壇。
米歇爾“大膽”與英女王親密接觸
被英國媒體譽為“魅力來歇爾”、“新一代的杰奎琳·肯尼迪”的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做了一件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大膽之事:她用手攬著英國女王。
在橫掃各大媒體頭條的照片中,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和奧巴馬夫人在4月1日白金漢宮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相互攬著對方。
著名皇室傳記作家肯尼迪·羅斯說:“在民主時代,女王會與時俱進。但是,與大多數皇室成員一樣,她不喜歡被人觸碰。握手致意總是來得不自然。”
【商人】
任建新當選“2008年度中國商人”
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任建新近期被美國《財富》雜志中文版評選為“2008年度中國商人”。“年度商人”是《財富》雜志的傳統評選項目,旨在表彰過去的一年中,在亞洲、歐洲和中國成就卓著的商界領袖。
《財富》雜志中文版總編輯高德思先生說,任建新當選“中國商人”,是因為他重新打造了一個具有競爭力、并在由歐美化工巨頭統治的化工王國里參加競爭的新國企。
【科技】
“尼羅河美神”有雙重面龐
德國研究人員利用現代醫學技術,揭開了古埃及一件珍貴的藝術品中隱藏的秘密——奈費爾提蒂(被譽為“尼羅河女神”)半身像有兩張臉。研究小組對半身像進行CT掃描時,發現了一張石刻的雕琢細致的臉,與露在外部的灰泥面龐不同。
研究成果發表在日前出版的美國《放射學》月刊上。胡佩茨說,他們的研究成果最先指出,奈費爾提蒂半身像的石雕核心是一尊細節豐富的女王雕像。“在進行CT掃描前,我們不知道灰泥有多厚,也不知道下面是否有第二張臉。”
倫敦大英博物館古埃及和蘇丹館館長約翰·泰勒說,CT掃描的結果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雕像的面容為何被改變了。奈費爾提蒂半身像于1912年被埃及古物學家德維希·博爾夏特發現,現存放于柏林博物館島。
【逝者】
勞爾·里卡多·阿方辛
勞爾·里卡多·阿方辛,阿根廷前總統。1927年3月12日出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阿方辛1983年12月至1989年7月任阿根廷總統,是阿根廷結束軍人獨裁統治后第一任民選總統。他在任期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穩定政局,恢復經濟并進行經濟改革,對恢復阿根廷民主政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9年3月31日,阿方辛因患肺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家中去世,享年82歲。
【美女】
3月27日,林賽·羅翰為代言的某產品拍攝廣告 圖/CFP
【品格指數】
每周一次對品格可疑言行的數字化觀察,評分從1到100,讓我們看看一個人可以低劣到什么程度。
在過去兩個月里,奧巴馬一直在美國各地參加政府會議,接受各種媒體采訪。著名的深夜訪談節目中居然也出現了他的身影,這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傳統基金會的保守派人士說,這種戰略不好的一面是,奧巴馬可能會在將來某天被人認為過于圓滑,華而不實。他在各大媒體無處不在的身影也會令美國民眾心目中總統的“神秘”感蕩然無存。得分 21
常州一名游客參加臺灣旅游時,在島內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質公園的巖壁上刻下“中國常州趙根大”,消息不脛而走,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社會各界對“趙根大”的譴責不斷。后來趙根大本人公開向社會道歉。得分38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芮成鋼在G20新聞發布會上,獲得提問美國總統奧巴的機會,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于是,“第一個問題是代表中國問的”,“第二個問題是代表全世界問的”,被指為“代表狂”。得分 57
品格指數得分是對人物的新聞和公共行為所做出的主觀和非科學性的評估
【名人大講堂】
不是名人上課,是給名人上課
讓別人體面的去死
老實說,寫這個東西心情頗復雜。這是寫給章詒和老師的,而章老師這些年歷經坎坷,加諸一指都覺得心中不忍。只是有些話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
記得章老師出版《往事并不如煙》時,驚異文筆之老辣、敘事之清晰的同時,心中隱隱有些不安。當民生凋敝之日,雖然章家所受沖擊是一種更深刻的毀敗之路,但那種生活條件依然是平民百姓夢寐以求的。對于一個習慣了那種生活的人,精神上的桎梏可能更加痛苦,對于一些鍋中無米的百姓來說,則未免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
在對此書無限的贊揚中,不知道是否曾有人在平媒上發出過“傷痕文學”只是一種自矜自憐的聲音。此說固然刻薄與不實際,而且并未看到當事人所受的痛苦,但在我們這個能吃飽就算是幸福生活的國度中,出此聲音是很正常的。
而章老師近日以來,頻繁出手揭瘡疤,文化名人中馮亦代也漸有倒下的趨勢。文章一出,物議沸騰。雖然章老師文中并無怨懟,有的只是寬恕中之理解,誤讀還是發生了。
想來章老師是未必上網的,讓在下舉一例而證之:“這和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有什么區別?你要真覺得這是一污水坑,你自己退出嘛,戀棧不去,伸手要權,沒有成功就破口大罵,一副很有風骨氣節的樣子,轉過頭來吃政敵而且是自己蔑視的政敵的大肉饅頭吃得心安理得,我都不知道這種行為怎么評判。在我等非貴族的人眼里,只覺得這個罵相,這個吃相,相當之難看,相當之自私,相當之丟臉。”
國人中的很多人,離明白“真相與寬恕可以并行不悖”這個道理還相差玄遠,所有問題都會被歸結到肉饅頭上面。柴米油鹽的高度,從來都是高于理性與智慧的。
由此,倒不妨勸章老師一句。趕人不上百步,真相的表達也非是一種。在這個氛圍當中,不妨學一學古代的智慧,說其事而隱其名。既然寬恕就寬恕到底吧,事情本身已經足夠警醒了,何妨讓經歷過如此折磨的人安心而體面地死去呢?如此一來,事情也說清了,也避免了很多草根輿論的反彈。要知道,草根輿論是不會認錯的,只能越來越偏執,最后連事情本來能帶來的反思都消弭在肉饅頭的論調中了。
三思,并問候。
(五岳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