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熱衷于流量造假?制造輿論想要影響誰的認知?
流量的來源是判斷其真實性的關鍵。如果大部分流量來自不正常的渠道,如短時間內大量來自同一IP地址,或者來源集中在某個地區(在上述博主爆料視頻中,此類IP地址往往以某省份居多,原因是該省份外來人口流動性大,很多手機號碼廢棄,被黑灰產利用),意味著很可能存在造假行為。
責任編輯:陳斌
據瀘州網警官微5月9日通報,2024年5月3日13時許,瀘州網民許某在短視頻平臺瀏覽到“胖貓”事件,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通過微博賬號“@譚竹夏日炎炎”冒充“胖貓”事件當事人,發布2021年11月至2024年4月與“胖貓”之間的資金往來、聊天記錄等不實帖文,擾亂了網絡空間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目前,許某已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相關賬號已注銷。
這是又一起自媒體造假事件。許某此舉,無非是為了博取流量。隨著數字化時代的洪流席卷各行各業,流量成為了衡量影響力、市場價值乃至社會地位的重要標尺。某些自媒體不擇手段,擺拍造假、標題黨、低俗內容等種種手法輪番上陣,是因為在他們眼中,為了流量而內容造假,是一把打開財富與名聲之門的鑰匙。
流量至上扭曲了價值評判體系,由此衍生的各類造假行為,成為一個日趨龐大的灰色鏈條。從平臺自造繁榮到自媒體自嗨式發展,再到企業營銷“求快”及粉絲“制造明星”套路,流量造假呈現出多元而復雜的類型和動機。
綜合媒體報道及博主爆料視頻內容,當下流量造假,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型,參與方分別來自平臺、自媒體、企業、粉絲等,其造假手法有所差異,但訴求則可大多歸結為一個字,“利”,當然這利不僅僅限于經濟利益,還包括制造輿論影響大眾認知,甚至進而影響政策制定過程或司法進程。
平臺造假
流量造假類型一:平臺造假,數字迷宮與真實價值的背離。在各類流量造假現象中,首當其沖是平臺帶頭造假。據《南方周末》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