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兒可取嗎?讓孩子長大為價值觀堅韌的人是家教的核心
不切實際、“劍走偏鋒”的窮養,往往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導致其成年后物欲很強,經常進行報復性消費和活動,以作自我補償。此外,窮養帶來的極度壓抑感,或使得孩子為了求生、自保,變得極端自私、自我,為了一己私利不惜采取非常措施。
責任編輯:陳斌
很多人都聽說過“窮養兒富養女”這句話,但對于窮養的結局,卻不甚清楚。而這中間的模糊地帶,恰恰值得被認真審視。因為,一些父母在作出窮養兒子的決定時,并沒有想到后果怎樣。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兒子在窮養、經過磨礪后成為棟梁之材的想象??上?,這個想象力是肥皂泡組成的。
一位網友說起的一位大學學長的故事,令人深思。學長的父親是財務人員,母親是老師,這樣一個家庭,經濟條件是相當不錯的,但他的父母刻意窮養他。他從小沒有零花錢,也很少買衣服,都是穿別人穿舊了的。自己的房間只有一張床,幾乎沒有玩具。上大學時,家里只給他每個月500元生活費。他沒有電腦,手機也是父母用剩下的。他去兼職賺了點錢,帶父母吃了飯,結果父母說,既然如此,那就不再給生活費了。大學四年,他在各種餐飲企業兼職過。為了攢學費,他不敢享樂,每天飯菜錢控制在20元之內,穿的鞋子多是地攤貨,鞋子開膠了就用膠水粘一下。諷刺的是,他過著貧困生的生活卻沒有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