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博物館里,藏著中國乒乓的“武功秘籍”

“中國乒乓的武功秘籍就是奮力拼搏、永不放棄的中國乒乓球精神。這種精神不僅僅是一種運動精神,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敝袊古仪驅W院院長、國際乒聯博物館和中國乒乓球博物館館長施之皓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乒博館”作為傳承乒乓文化、發揚國球精神的重要場所,在普及運動知識、傳承中華體育文化方面正發揮著重要作用。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國際乒聯博物館和中國乒乓球博物館不僅免費開放,也開展了“揮”動紅心、“乒”搏青春的乒乓體驗營研學季,幫助青少年增加乒乓球歷史知識,提升專業技能。

國際乒聯博物館和中國乒乓球博物館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國際館擁有總藏品8000余件,它們全部是從瑞士洛桑原址搬遷而來。在這里,觀眾可以看到世界上第一塊乒乓球拍、第一個乒乓球、第一張乒乓球桌等……

中國館則擁有總藏品3000余件。在館內互動區,參觀者可以戴上體感手環,感受打球樂趣。館內還不定期邀請世界冠軍、專家學者、專業運動員等,舉辦各類豐富活動。期間,觀眾既能全方位體驗乒乓運動的速度與活力,更有機會一睹世界乒壇名將風采。

曾是國家女子乒乓球隊教練的施之皓表示,博物館不僅是運動展示的窗口,也是歷史和文化的珍貴載體,更是傳承和弘揚乒乓球精神的重要場所。它作為國際乒乓球項目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為研究乒乓球運動提供了寶貴資料,推動了運動的創新發展。

施之皓對人才后續培養尤為重視。他表示,“乒博館”通過展覽展示、課程教授、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全公益性開展“國球大講壇”“乒乓校園行”“技能等級測試及爭霸賽”等特色品牌活動,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青少年兒童從事乒乓球訓練的認識,讓真正有運動天賦的少年兒童得到更好培養。

對于未來發展,施之皓希望國際乒聯博物館和中國乒乓球博物館能發揮更大作用,期待積極以廣大市民和乒乓球愛好者需求為導向,整合博物館資源,改善服務條件,強化服務功能,積極挖掘體育運動文化內涵,用好“乒乓+文化”,講好新時代中國體育故事。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