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視角”:傳統經濟學關于“過?!钡慕忉尯雎粤耸裁??
在自由市場經濟中,對具體的個人或企業來說,會有投資失誤,錯估了需求而導致產能閑置,但全行業或系統性的“產能過?!币话悴惶赡?,因為所有人一致犯錯當是小概率事件。而如果出現系統性的產能過剩,無非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產業補貼政策,二是貨幣超發通貨膨脹。這兩個原因都不是市場行為,而是政府行為。
責任編輯:陳斌
最近,“產能過?!背蔀榱撕芏嗳擞懻摰脑掝},大家都在說,但是可能很少有人對“產能過?!边@個概念本身做一個準確的辨析。大多數人對“產能過?!钡母拍?,停留在企業過度投資,某種產品的生產能力超過了市場需求的現象上。這個理解不能說錯,但僅僅停留在了表面。
對“產能過?!钡倪@種理解,來自傳統經濟學。傳統經濟學對價格形成的解釋是基于均衡理論的,也就是,供給與需求的均衡發生在一個均衡的價格水平上,而所謂的均衡價格就是需求量正好等于供給量的價格。反映在最常見供需關系示意圖中,就是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時所對應的價格,也叫作市場出清價格。
在均衡價格水平上,市場不存在過?;蚨倘?。而如果供給偏離了那個均衡點,供給量遠大于需求量,這個時候就會出現“過?!?。很明顯,傳統經濟學在這里有一個隱含的“總量思維”,使用的是交易雙方之外的“上帝視角”,所以才會用一種觀察物理實驗一樣的視角來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