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崩潰的開啟:董卓是怎樣走上歷史舞臺的?
這些人為什么要宣布討伐董卓呢?道理很簡單:我要討伐董卓,董卓把持著朝廷,那么我當然也就不用再服從朝廷的命令。我是這個地方的行政長官,宣布討伐董卓之后,本地的事情就一切我說了算,不用再等朝廷指示了;本來,本地的賦稅大頭要上繳給朝廷,宣布討伐董卓之后,這錢我就揣兜里了。
所以這個時代,傳統說法就是所謂“王綱解紐”,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好多地方本來就憋著想要自治,董卓只是正好給了他們一個由頭而已。
責任編輯:陳斌
《三國演義》講了漢靈帝死后,東漢朝廷一系列變故。
大概情節,漢靈帝駕崩,留下兩個兒子。
大兒子劉辯,何皇后生的,何皇后的哥哥何進掌兵權的,絕大多數宦官,也是支持劉辯的;小兒子劉協,也就是未來的漢獻帝,漢靈帝的媽媽董太后帶大的,宦官蹇碩,就是叔叔被曹操打死的那個,支持劉協。
斗爭的第一輪,十常侍表態支持何進,于是何進勝出,殺了蹇碩和董太后,劉辯順利即位,史稱漢少帝,劉協則被封為陳留王。
接下來,何進和十常侍之間,又有了激烈的斗爭。何進身邊,一個關鍵人物,是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的袁紹。
袁紹勸何進把宦官殺光,何進猶豫,尤其是何太后不同意。袁紹給何進出主意,您可以召集地方上的軍事力量,讓他們進逼洛陽,要求殺宦官,太后就讓步了,就會同意誅殺宦官了。
當時,包括曹操在內,很多人都認為多此一舉,何進不聽,召包括董卓在內的各路軍閥進京。
宦官得到消息,請太后召何進進宮,說您給我們向大將軍求個情吧。太后同意了,何進于是被召進宮。進宮就被十常侍殺了。
發現何進遇害,袁紹、曹操大開殺戒,到處殺宦官,很多胡子長得少的,也被誤殺了?;鹿賯儙е』实鄢鎏?,而這個時候,董卓到了,帶著西涼二十萬大軍,完全控制了局勢。于是,接下來就進入了董卓專權的階段。
為何召董卓進京?
《三國演義》講的這段故事,大體忠于歷史,就是有點把問題簡單化,忽略了很多變數。所以給人感覺是何進很蠢,居然傻乎乎就進宮了,竟然沒想過十常侍可能會想要殺自己;袁紹也比較蠢,出了召董卓進京的糊涂主意。
《三國演義》還突出了一些曹操的戲份,顯得還是曹操最高明:召董卓進京的時候,他反對;何進想要進宮,他出主意說,應該把十常侍先調出宮來,如果聽了曹操的,何進也就沒事了;何進死后,局勢混亂,曹操一邊在宮里救火,一邊請何太后主持大局,顯得政治站位最高。
實際上如果仔細讀那段歷史,恐怕不得不說:一般人未必比何進高明,幾乎肯定不如袁紹高明,曹操呢?他此時還是袁紹的小兄弟,在這一段歷史中,其實沒什么重要表現。
漢靈帝剛死,宦官蹇碩就想把何進騙進宮里殺掉。但是何進很警覺,他在蹇碩身邊也埋伏了人,第一時間得到情報,所以沒有進宮。
然后何進和十常侍之間又一串秘密往來,十常侍決定拋棄蹇碩,與何進合作?!鹿僖膊皇氰F板一塊,所謂十常侍,是十二個大宦官,但是不包括蹇碩,《三國演義》給搞錯了。
但接下來,何進、袁紹的同盟,和十常侍的沖突還是不可避免。
《演義》開頭,用非常簡略的文字,介紹了東漢末的黨錮之禍:
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毛宗崗在這里批了一句:“將說何進,先以陳、竇二人作引?!贝_實,何進、袁紹的合作,有點像竇武和陳蕃的合作:何進是外戚,竇武也是外戚;袁紹是名士領袖,陳蕃也是名士領袖,袁紹和陳蕃還都是汝南人。
所以袁紹覺得有必要吸取上一次的教訓:上一輪斗爭,竇武本來是可以贏的,但是來自西北地區的名將張奐,當時剛好在洛陽,他站在了宦官一邊,竇武就輸了。
所以這次防患未然,咱們行動之前就把邊防軍給籠絡好。那個張奐,還是董卓的老領導,董卓一定程度上就是繼承的張奐的勢力,所以事先把董卓給拉過來。
董卓會不會反客為主?袁紹也是考慮到了:第一,他們袁家四世三公,董卓可以算是袁家的故吏,在他們家手底下干過,按照當時中原官場的風氣,背叛老領導是非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