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沒有夏天的城市,沒有安放生活的阻力
編者按:
數據顯示,東部城市依然表現亮眼,但是武漢、鄭州、昆明、貴陽等八座內陸省會城市排名提高。
以“非東部城市、總排名前三十、同比排名提升”三條標準,選出八座城市,分別為沈陽、鄭州、西安、成都、重慶、昆明、貴陽、武漢。它們的地理坐標相連巧妙構成“C”字形,我們將其稱為內陸“C8聯盟”。它們正向榜單的常年優秀者——東部諸城發出挑戰。
此外,長沙因往年排名較高,今年的名次略有下降,但因其生活舒適、消費文化空間的亮眼表現,我們擬將其破格列入內部省會的觀察樣本。
基于此,我們特別推出內陸“C9”專欄,解讀樣本經驗,發掘城市的“唯一性”。
在《理想之城榜2023》的57城中,昆明在生活舒適度中的表現優于一線城市和不少省會城市。而在市民引力層面,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增長潛力。而昆明是榜單前20名中除長沙外的第二座西部城市。
專欄開篇,我們聚焦春城昆明。
責任編輯:戴春晨
近日,昆明給出了一份生態文明建設的答卷:2023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5.27%,完成義務植樹1193萬株,完成率達104%;林草產業總產值達327.81億元,增速30.1%。
今年,昆明還計劃完成營造林建設50萬畝以上,義務植樹1100萬株以上,確保林草產業總產值增速保持在20%以上。
昆明,這座春城,以其日益響亮的“綠色”名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實際上,近年來得益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舒適的居住條件,昆明的魅力愈發凸顯,城市吸引力與日俱增。
偏居西南一隅,坐落于云貴高原之上的這座“低調”邊城,或將迎來它的發展機遇。
滇池南灣風光。(圖/視覺中國)
生物多樣性的底色
2021年的昆明,有兩件大事。
一是在棲息地環境變化的背景下,一群亞洲野象踏上了遷徙的征途。它們自西雙版納出發,向北穿越哀牢山脈,越過玉溪大河,選擇在昆明作短暫的停留。昆明,也成為它們遷徙路徑上最北的標記。
二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下稱“COP15”)在昆明召開。這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舉辦的全球性會議,確立了“3030”目標,即到2030年保護至少30%的全球陸地和海洋等目標。
為何是昆明?
其實,當時的辦會城市有四個備選:北京、???、昆明、成都。但中國生態環境部在組織考察調研后,綜合考慮了生物多樣性、氣候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