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鏈格局,洗牌與重建
半導體行業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擴張,沒有人愿意放棄這次洗牌的機會。政府排除眾議不惜千金一擲,對企業來說未嘗也不是一場豪賭。
責任編輯:黃金萍
半導體行業的產業鏈要改寫了嗎?
行業巨頭們,正在以行動給出答案。
2024年3月-4月間,英特爾、臺積電、三星這三家半導體公司,準備領走美國政府215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在美國投資建設半導體工廠。這占到美國《芯片和科學法案》約527億美元補貼的四成以上。
當然,企業的投資金額更高,約是補貼金額的十倍。比如臺積電的美國晶圓廠總投資超過650億美元,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新建項目,英特爾在美國的投資更高達1000億美元。
高額補貼,不僅吸引了三星、SK海力士等赴美投資建廠,還促使美光、英特爾等回流本土。與此同時,歐盟、韓國、日本也推出補貼政策,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也開啟了全球投資。
5G、人工智能(AI)的大發展,帶來對半導體的強勁需求,加上各國政府產業引導的指揮棒,企業之間的競爭和發展的雄心,半導體行業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擴張,沒有人愿意放棄這次洗牌的機會。政府排除眾議不惜千金一擲,對企業來說未嘗也不是一場豪賭。
半導體企業開啟大建廠時代
在這一輪全球建廠之前,成立于1987年的臺積電,在全球共有12家晶圓代工廠,分別位于臺灣(9家)、南京(1家)、上海(1家)和美國華盛頓州(1家)。
產能規劃
作為全球第一家,也是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臺積電2023年的年產能約為1600萬片12英寸等效晶圓。
從2020年開始,臺積電陸續在美國、日本和歐洲規劃了6家晶圓廠。其中,三家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兩家位于日本熊本縣,還有一家位于德國德累斯頓。
其中,日本晶圓廠引入了日本本土企業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電裝株式會社和豐田汽車公司作為股東,歐洲晶圓廠則引入了羅伯特-博世公司、英飛凌公司和恩智浦半導體德國公司作為股東,臺積電在兩家分別持股70%左右。而美國則是臺積電全資持有。
根據Trend Force統計,2023年,臺灣占據了全球68%的先進制程(含16/14nm以下)產能;而7nm及更先進制程,臺灣占比高達近80%?,F在臺積電走出大本營,在全球范圍內廣建廠房,而且在美國部署的全部為先進制程晶圓,這很可能帶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巨變。
其他企業,也都不想錯過這次擴張乃至翻盤的機會。
2024年4月中旬,美國政府宣布向三星提供64億美元的補貼,以建造位于美國得州的兩家晶圓廠和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