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萬篇筆記背后,是年輕人投資未來的方法論

在大廠工作三年,吳恬掙著比大部分大學同學更高的工資,卻也失去了更多的休息時間。

因為工作需要,她經常熬夜寫方案、改PPT,出差也是說走就走。即使她總是想辦法擠出時間去健身、運動,但仍感覺這兩年為趕工作對身體的消耗,正開始一次次以不同的方式提醒自己。

她總覺得有些疲憊,以為多休息就能緩解。前一陣子,她的眼睛長出麥粒腫,雙手發癢脫皮。她吃了些藥后癥狀并未緩解,這才到醫院詳細檢查。幸而診斷的結果是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導致的免疫力下降。但這段經歷給她敲了一記警鐘。她回想起公司里有同事生了一場大病,花掉了多年辛苦工作攢下的積蓄的事情,意識到應該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避免將來陷入和同事一樣的漩渦。

經過一個多月與朋友、同事的交流,自己上網了解相關建議,咨詢專業人士,這位90后最終決定在自己五月份的生日前給自己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以購買保險的形式“保障未來”。她給自己購買了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還決定再看看養老險。

“誰知道未來的生活會發生什么變故呢?”吳恬這樣向朋友解釋自己的購保行為,“我想給未來的自己一份面對不確定的底氣?!?/p>

加班成為很多城市年輕人的常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年輕人主動種草保險

在社交網絡上,和吳恬一樣主動“種草”保險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有人甚至將其視作90后“活明白”的第一個標志。

他們樂于花費業余時間詳盡做保險功課,也積極在社交網絡上尋求投保建議。小紅書上,關于保險的筆記超過335萬篇,“人生第一份保險怎么買”“20多歲買什么保險”等熱議話題下,不乏主動求助和熱心提供建議的年輕購保人。

實際上,購保年輕化早已成為趨勢。復旦發展研究院在2020年發布的《城市新中產保險消費生態報告》顯示,80、90后保險購買占比越來越高,2019年,80、90后新增保單已占48.9%。當他們開始成為社會和家庭的中堅力量,需要直面來自健康、工作、養老、育兒等多方面壓力,保險成為防止生活失控的重要防線。

隨著互聯網保險發展的成熟,購保人群中也開始出現更多Z世代的身影。CBNData數據調研顯示,超過60%的Z世代人群擁有2份及以上的保險。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人間清醒”的Z世代更早意識到通過保險保障自身生活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Z世代的“底氣”——2022年新青年互聯網保險服務體驗趨勢洞察》

相對于80、90后,獨立而富有個性的Z世代對保險的需求逐漸多元化,且對新興險種抱有極大開放性。CBNData調研發現,98%的Z世代消費者表示愿意嘗試新險種,其中寵物險、視力健康險、醫美保險、滑雪意外險等創新險備受青睞。在關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同時,他們同樣會為“毛孩子”和潮流興趣愛好做好保障工作。

保險,緣何成年輕人剛需?

作為舶來品,現代保險業在中國起步較晚,初期發展過程中,曾因消費者保險認知缺乏、“人情單”現象泛濫等,使得大眾對保險的認知長期存在負面印象。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儲蓄習慣與新生的保險意識之間也曾出現矛盾。而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與年輕人風險意識的提升,保險曾被蒙上的灰色外衣也逐漸滑落,并開始被年輕人賦予“剛需”屬性。

根據CBNData調研數據,健康保障是年輕人購保的首要考量要素,超過七成用戶將購保作為健康保障的重要手段。

一個現實是,比前輩更早端起保溫杯的當代年輕人,更“脆弱”,也更“惜命”?!拔疑靷€懶腰,脖子扭了……”“刷短視頻憋笑,鼻動脈笑裂了,血止不住被送到醫院……”詞條“脆皮年輕人”的走紅雖調侃意味明顯,卻也側面折射出年輕群體在健康方面的困擾?!督鹑跁r報》數據顯示,過去30年,80后、90后年輕群體癌癥發病率增加的速度要高于其他任何年齡段。

疾病年輕化的趨勢,推動著他們在人生早期便積極為自己尋求保障。在被確診為“低度惡性皮膚腫瘤”后,26歲的方芳不厭其煩向朋友重復“趁年輕,趕緊買保險”。作為一名ICU的護士,方芳見過太多沒有錢治病而被家人放棄的例子,因此很早就給自己和家人都買上了保險。

“非常不幸而又萬幸的今年,我發現自己身上長了東西,剛確診后保險就給我賠付了,這樣后續的醫藥費我就不擔心了?!狈椒颊f,自己有點后悔沒有多買一點重疾險,但也很慶幸還有保險托底。

和方芳一樣,李一涵也選擇用保險給自己的人生托底。在28歲生日前一天,李一涵決定投一份養老保險作為自己的生日禮物:每年強制儲蓄5萬,存滿15年,55歲時可以每年領6萬多元。李一涵說,這是她給自己買的第一份養老保險,但不會是最后一份。

“現在身邊的人都在聊老齡化、少子化的話題,我還沒結婚,也不知道以后會怎樣,以前想到未來我會很焦慮,但這份保險合同帶給我的安全感,非常大!”李一涵說。當就業壓力大、養老負擔加重等社會壓力襲來,通過保險提升自身安全感正在成為當下年輕人對抗emo的重要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年輕人而言,保險所具備的價值屬性比以往更為豐富?!?022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90后更容易因為進入人生新階段、熱點事件以及給家人送禮物而購買保險,其中因開始規劃未來而購保的占比是所有人群中占比最高的。這意味著,相比前輩們,這屆年輕人“規劃未來”的意識更高。

圖片來源:《2022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

除了公眾的保險需求不斷提升外,保險行業本身規范化、專業化的發展態勢也為年輕人主動“種草”保險提供了滋養土壤。近年來,在監管部門大力推動下,保險行業回歸保險保障功能的步伐在加快,開始從高速發展邁向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發達的社交媒體不斷打破行業與公眾之間的信息差,樂于追求新事物、對外界變化敏感的年輕人也在幫助社會大眾重塑對保險的正確認知。

與中老年消費者相比,年輕人更多會從內容類UGC平臺了解保險產品,因為他們認為在該類平臺上能看到真實使用者的反饋,幫助他們更加客觀地了解產品。

圖片來源:《2022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

如何加入這項能夠穿越周期的未來投資?

從80、90后到Z世代,一代代年輕人的主動選擇讓保險真正的價值得以清晰展現在大眾面前。

不同于所有日常的購物消費,保險的特別之處在于買的時候不需要,需要的時候買不著。小紅書博主博叔認為,按照人生階段來劃分的話,普通人一般在家庭形成期和成長期具備購買保險的資格和條件,但大概率使用保險的階段會是在家庭衰老期。

這種購買與使用時間上的錯位,也讓保險既是一項日常的家庭消費,同時也是一份面向未來的特殊投資。

事業有成的某網紅經紀人曾在一檔節目中提到,自己最后悔的事就是,在患了糖尿病后才意識到要買保險,結果卻發現很多保險她已經不能買了。

的確如此,保險推動年輕人預先謀劃養老問題、引導健康人群為疾病兜底,它保障的是生活中不幸運發生的概率。

其最大的價值在于可以穿越周期,超越個人能力,為我們一生中的不確定事件,提供確定的財務安排。在無數關于“規劃未來”的設想中,保險正在成為一個獲得共識的高頻詞匯。

此前,南方周末聯合陽光保險針對“投資未來”在北京街道上開展了一個小調研。調研結果顯示,無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在職場中摸爬滾打的打工人,管理一家大小的全職媽媽,還是已經實現人生目標的公司高管,都肯定了在經濟、健康等多方面“提前規劃”的重要性,其中的一項重要手段,便是根據家庭所處的不同生命周期、不同收入情況、不同實際需求,購置相應的保險。

關于如何“投資未來”,看看他們怎么說

第一,明確保險需求和目標,根據自身家庭所處生命周期進行針對性購買。在我們聽到或看到的一些“退?!卑咐?,不少人正是因為前期了解不充分,或者跟風購買了不適合自身的保險。他們并未了解到自己購買的保險產品的功能,也不清楚自己的保障缺口是否補全,甚至重復購買了同一類保險,造成了隱性的財務負擔。

然而,對于普通人而言,理解保險本身就具有一定門檻,如何根據自己或家庭所處的階段,以及自身的需求合理參保則是更大挑戰。為此,陽光保險推出了通俗易懂且保障齊全的適應不同人群的差異化保險產品體系——“三五七”產品體系,旨在通過篩選出保障需求中的“最大公約數”,更高效、清晰地為不同生命周期中的不同人群提供必要保障。

第二,選擇那些正規、有實力、口碑良好的保險公司進行投保。在選擇前,充分挖掘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核心償付能力、資質評級等方面的信息,避免后顧之憂。

第三,定期檢查和調整保險計劃。保險不是一次性的投資,而是長期保障和規劃過程。只有根據自身需求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和補充,才能確保保險計劃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在不確定性成為確定要素的當下,個人力量或許無法對抗周期,但我們可以選擇依靠外部工具加以平衡。

我們看見,以年輕人為代表的“生活主理人”開始通過保險為自己加注通向未來的信心,尋回人生松弛感。在這項面向未來的投資中,保險撬動的,不僅是面對風險的底氣,更是美好生活的價值籌碼。

你會如何規劃未來,如何把握美好生活呢?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測試,看你是否是未來規劃大師。

點擊鏈接,看看你在未來規劃大師的第幾層。https://xb.fatangmedia.com/pro2024/05/guihua/index.html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觀點不對市場走勢構成任何保證,歷史業績不保證未來表現。提及行業、基金等不構成任何推介。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