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大電影不行了嗎?十年興衰,黯然落幕

名字、海報、前六分鐘,被業界稱為網大“三板斧”。制片人安亞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業內喜歡跟風,院線上什么,網大就跟著上,喜歡“蹭IP”。

一些比較狠的投資方,會花80%的錢在前六分鐘上面,剩下20%的錢隨便拍。

“短劇現在還是不要去碰,這個市場我們網大經歷過了,太像了?!?/blockquote>

責任編輯:李慕琰

“我們現在在拍短劇,今年沒拍網絡電影了?!币晃徽憬耙暪镜闹破?、導演如此回復南方周末記者。在他的社交平臺,分享短劇的日常已經替代了分享網絡電影。

十年前,網絡大電影(后稱“網大”)的概念由長視頻平臺提出,被平臺寄予補充內容資源、提高會員數量等期望。

網大,顧名思義,也就是在網絡平臺發行、播放和分成的電影。這一模式有別于院線電影,它有更低的制作成本,更短的拍攝周期,更快的回報以及更寬松的審核標準。2019年,網大改名為“網絡電影”。

導演、制片人李冠志的十年網大之路,見證了這個行業變化的縮影。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他正在福建拍攝一部主旋律的院線電影?!拔覒撍闶堑谝粋€吃螃蟹的人?!崩罟谥净貞?,那時他拍電視劇的收益下滑,開始將視線轉向這一新興事物。網大是后來逐漸形成的概念,一開始圈內人習慣稱之為“新媒體大電影”。

低門檻的網大給了相當多從業者拍攝長片的可能。李影是科班出身,2012年開始拍電影。在他看來,影視行業的導演,基本都是先有影響力的作品,再去和院線公司談合作?!熬W大的概念其實蠻有創新意義的,間接地給很難拍這種片子的導演提供了機會,很少有人就給你那么一大筆錢去試試院線。如果沒有網大,一大半的人基本上沒機會拍電影?!?/p>

“院線電影資源是非常難拿得著的,但是網大資源容易拿?!崩钣案嬖V南方周末記者,他曾獨立操盤了一個網大項目,不過以失敗告終。當時的熱錢來自一位金融圈人士,對影視宣發建議并不在意,結果可想而知。

2016年,某部網絡大電影的演員試鏡現場。(視覺中國 圖)

2016年,某部網絡大電影的演員試鏡現場。(視覺中國 圖)

當時,在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家頭部平臺的推動下,網大的評級體系和分成標準逐漸完善。頭部網大的投資規模從幾十萬漲到幾百萬,后來甚至高達幾千萬。2016至2018年是網大的巔峰時期,每年都有1500部左右甚至2000部以上的新片上線。隨之而來的是平臺會員數量的增長,2018年,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付費會員數量超過了8000萬。

之后,隨著制作成本上升和政策收緊,加之疫情影響,網大的數量開始銳減。據云合數據統計,2019年和2020年,網大上新數量分別為789部和769部;2021年跌至551部;2022年繼續下跌至388部?!?023年網絡電影產業發展研究白皮書》顯示,2023年上線的網絡電影僅241部。從頭部項目的收益情況來看,2021年分賬千萬的網大有78部,2023年僅有36部。

如今,長視頻平臺會員增長乏力,短視頻平臺使用時間與日俱增。網大從業者要么奔向院線,要么投身短劇。2024年,網大概念提出的第十年,在短劇等新形式的沖擊下,正在慢慢走向衰落。

關鍵的“前六分鐘”

2015年4月在網絡上線的《道士出山》,拍攝時長僅8天,憑借28萬元成本拿下2400萬元票房。很快,制作方又在當年的6月、11月和12月先后推出了《道士出山2》《道士出山3(上)》《道士出山3(下)》,平均時長六十分鐘。值得注意的是,同年7月上映的院線電影《道士下山》,從2013年11月開始備案立項,片方最后僅分賬1.5億元,難以覆蓋高昂的成本。

低成本高回報的模式,讓網大很快受到各方追捧。會員觀看分賬和廣告分賬是網大的兩種基本盈利模式,前者占主要比重。根據片子在平臺的內容評級,每次點擊基本可以分到1-3元不等,前六分鐘播完即可分錢。

一開始,一部網大的制作成本通常不足百萬,從劇本、設備到演出人員、后期制作等,片方都在控制成本,極力省錢,將拍攝周期盡可能縮短至十幾天內,片名和題材盡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