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被控“利用心理咨詢實施性侵”:凸顯心理咨詢行業倫理的脆弱性 | 快評
心理咨詢行業的倫理守則對來訪者與咨詢師都相當脆弱,任何一方都很容易逾越倫理的界限,不成比例地侵犯對方的權益:咨詢師單向的性侵,來訪者單向的鐘情妄想,雙方雙向的性移情與情感關系,等等。且不說“誰負責”本身就難以認定,事后也會存在“追責難”的問題。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本應只是銀貨兩訖的民事交易關系,卻呈現出比師生關系更顯復雜的樣態。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延宕八月之久的“著名心理咨詢師李松蔚被控性侵”事件有了新的動態。2024年5月17日,李松蔚在個人公眾號發文,透露自己起訴造謠者的案件已經由北京互聯網法院開庭審理,表示“案件性質已經遠遠超出名譽侵權的范疇”“進一步考慮刑事責任”“會考慮對此事公開,正式,完整地發聲”。
事件時間線如下:2023年9月16日網友“冬妮”發帖稱,自己于2014到2018年間接受咨詢師李松蔚心理咨詢服務,四年期間多次遭到性侵、精神虐待及心理控制等。2023年9月25日,李松蔚做出公開回應,稱網帖指控純屬誹謗,否認自己實施過上述行為,表示“愿意接受倫理監管與相關調查”,其隨后也向法院起訴“冬妮”名譽權侵權。2024年5月17日,案件在北京互聯網法院正式開庭。
此次李松蔚發文拿出了自己的“不在場證明”:當事女子出示的六頁微信聊天截圖的時間節點是2022年1月9日下午,而當天“整個下午我都在鏡頭前錄制情感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