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2008中國新起點:最高法

2005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喜遷新辦公大樓 張成鋼/圖

 

    今年3月,最高法院將送走1949年以來第八位院長肖揚。他是第三位連任兩屆的最高法院院長,此前還有任建新和楊秀峰。
    肖揚任上十年,以改革著稱。此間最高院出臺的兩個五年改革綱要,所涉八十多項改革,被認為貼近法院工作現實,某些方面兼具前瞻性。
    肖揚功勞簿上最濃重的一筆,當屬去年收回下放多年的死刑復核權。有人說,他為繼任者卸下了一大包袱。另一方面,死刑案件錯判風險、過渡期可能出現的政策不穩定將考驗繼任者。
    肖揚的一些改革,褒貶不一。如為了保證案件質量引入的錯案追究制,導致法院系統請示之風盛行。法院系統內部的“去行政化”是下任院長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體制上的痼疾依然困擾著中國法院。近年來,深圳、北京等城市的法官因腐敗“落馬”,令整個法院系統蒙上陰影。
    據悉,近期地方檢察院和法院領導的交叉任職,用意之一就是防止腐敗。十七大報告中,“規范司法行為”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被并列提出。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最高人民檢察院已經加大對法官的監督力度。民行檢察廳如發現法官在審判過程中有瀆職行為,可經檢察長同意,對該法官進行初查。之前,只有瀆職侵權檢察廳對此類案件有立案偵查權。
    有觀察者認為此舉須慎之又慎。動輒對法官進行立案偵查,可能對司法尊嚴造成傷害。
    據業內人士說,法院在裁判執行階段的腐敗最為嚴重。這從已經曝光的幾起法院執行局長受賄案中可見一斑。將執行從審判中分離出來,已為學者呼吁多年,卻遲遲不見動靜。有學者說,如何推動“審執分離”,是下任最高法院院長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
    另一更大難題是被經常提及的司法行政化、地方化之弊。這也是中國司法界的陳年舊病。一位高級法院行政庭副庭長說,“民告官”案件他們幾乎無法獨立裁判。除非在體制上動刀,讓法院人財物不再歸屬于地方,“兩化”才能徹底化掉。
    無論誰接班,最高法院院長之職都是塊硬骨頭。作為終極裁判機關,公眾對最高法期之高、責之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