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紛紛改名產業類國企,背后有何玄機?
城投設立產業類國企,可以避開城投身份,通過它們在公開市場融資。
為了滿足“335”指標,許多城投公司不得不“瘦身”,降低城建類資產及收入占比。
責任編輯:顧策
2024年以來,各地城投紛紛新設或更名為產業類國企,轉型步伐加快。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截至2024年5月20日),各地新成立的400多家國有企業中,名字或業務涉及產業投資、產業發展的企業數量就達到75家。
此外,還有部分城投通過更名的形式,轉型為產業類國企。 2024年1月,百色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更名,新名稱為百色城市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此一個月前,德州德達城市建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變更名稱為德州德達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此舉背后,是各地城投陷入融資越來越難的困境。城投設立產業類國企,可以避開城投身份,通過它們在公開市場融資。
就職于山東一家城投公司的張彬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因為融資受限,集團今年新成立了一家產業投資公司,將上百億的經營性資產打包放進去,目的就是用來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