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越來越難當:既要“種瓜”,還得“賣瓜”

學生的畢業論文順利通過了,某種意義上,代表學生作為一件“產品”,正式取得了“產品合格證”,但這是否真的就代表“合格”了呢?我看未必。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驚聞某系有近1/3的學生初次答辯不通過,然后被要求擇日二辯。

畢業論文,作為學生畢業的最后一個環節,不少老師會嚴格要求。對于論文完成情況不理想的學生,學校會讓學生修改論文,會給學生二次答辯的機會,其實就是讓學生要重視畢業論文這件事。

這樣看,對畢業論文的嚴格要求,某種意義上彰顯了答辯老師的存在感,我是答辯專家,我對論文的成色與質量有裁量權與決定權,倘若我全部“放水”,給所有同學都輕易通過,我的專業素養與價值何在?我作為“專家”的角色如何體現?我必須得“指手畫腳”一番,我必須得“吹毛求疵”一番,我必須得“雞蛋里挑骨頭”一番。

于學校而言,大部分人一次性通過答辯,少部分人二辯才通過,這也是極好的“結構分布”。學校不是“和稀泥”,學校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學校是嚴謹的,務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