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里來了年輕社工
年輕人來到社區工作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渴望穩定,有人將之當作人生的中轉,也有人希冀實踐助人自助的理念……在社區里工作,冷暖自知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陳雅峰
何柳靜在社區中開展禁毒宣傳活動
讓社區工作更有意思一點
不大的北京海淀區清華園車站舊址公園里,六十多位老人涌進來,狹窄的步道稍顯擁擠,遠遠望過去,像是由毛線帽、羽絨服組成的斑斕色塊。老人們三三兩兩地挨在一塊兒,保持緘默,沿著有114年歷史的鐵軌“打卡”三圈,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新潮的“Citywalk(城市漫步)”體驗。
“色塊”末端,是統一的藍。站在穿著藍馬甲的志愿者隊伍里,劉瑞觀察到,雖然沒有笑聲和嘮嗑聲,老人們的表情還是松弛的,她在心里松了口氣。公園里的路人則大多面露疑惑,他們大概不會想到,這場近乎行為藝術的活動開展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社區里的噪音問題。
這是劉瑞和居委會同事“頭腦風暴”的成果。2015年生了孩子之后,她決定換個離家近的工作,于是重拾本科學的社工專業,進入了居委會。2023年,36歲的劉瑞成為了北京海淀區科馨社區的書記,剛上任就遇到了難題。彼時清華園車站舊址公園剛剛開放,社區居民有了運動健身的新場所,但因為公園與鄰近的居民樓只有一墻之隔,老舊小區的隔音效果有限,噪音問題引發了許多矛盾,不少居民向12345投訴,甚至直接謾罵公園里的游客和其他居民。
在嘗試調解時,劉瑞發現大家都各執己見,鄰近的居民希望縮短開放時間,沒有受到噪音干擾的居民則希望把開放時間提前?!澳悴荒苷f誰對誰錯,大家都有自己的道理,對吧?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全社區去了解和共情這個事兒?!?/p>
在做了大量疏導和溝通工作之后,劉瑞決定將居民議事會搬到帶來爭議的公園里,先“大聲說”——居民根據親身經歷,現場講述噪音對他們生活的影響;再“無聲做”——大家沿著鐵軌“Citywalk”,體驗安靜、沉浸式運動的魅力?;顒幼罱K起到了好的效果,要求公園提早開門的居民也表示了理解。
在進入居委會之前,劉瑞其實對這里的工作并不了解。讀本科時,老師列舉的大多是西方國家的社區治理案例,居委會在她生活中的存在感也很低?!拔矣X得自己這輩子都不會踏進居委會的門,”劉瑞笑道。
成為社工之后她才發現,社區工作涵蓋了各個群體和生老病死全過程:低???、婦聯口、殘障口、黨建口……總而言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矛盾調解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栖吧鐓^位于中關村,以老舊小區為主,居住著各個單位的退休職工;還有6片平房區,大多出租給了外賣騎手和附近餐飲行業的從業者。因為房屋老化和缺乏物業,居委會還承擔了諸如漏水處理、供暖保障等兜底的工作。
清華園車站舊址公園
做好基本保障之后,更多的問題擺在了劉瑞面前:如何再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我們的居民能不能也擁有“家庭醫生”、“家庭律師”?社區先天條件不足,劉瑞決定借助外部的資源:跟街道司法所聯系,配備村居律師給居民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邀請三甲醫院的醫生定期來社區開展義診和健康課程;與大學合作,讓社區的孩子們實現“科普自由”。
這些服務并不屬于居委會的本職工作,但劉瑞選擇去探索和嘗試?!拔覀兊陌嘧颖容^年輕,歲數最大的不超過50歲,最小的剛畢業沒多久,我們愿意去做一些與之前的前輩有區別的事,把社區工作變得更有意思一點?!?/p>
社區工作者年輕化正成為一種趨勢,“在城市社區工作者中,35周歲以下的青年人占到35%?!?022年,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更多的崗位在向年輕人開放,“全國已發布城市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崗位8.2萬個,全部面向高校畢業生開放,其中2.5萬個崗位專門招聘高校畢業生?!?/p>
成為社區工作者,需要經由各地政府部門統一招聘,經過報名、筆試、面試、體檢等程序,一些地區還會對報考者的戶籍地進行限制。各地每年報考社區工作者的人數也在增加,2023年,在安徽的一個縣級市,35個社工崗位就有超過2000人競爭,大都是年輕人。這一次,社區成為了他們“上岸”的目的地。
志愿者給參與“citywalk”的老人發放打卡號碼牌
“馬大姐”很忙
“嘀,你有新的案件請查收?!?/p>
解斌或許是最早一批進入社區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