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助教、答疑、審文章:當老師們開始用起了ChatGPT

人工智能帶來了一些焦慮,但這種焦慮,也慢慢在轉化為動力,促使老師去強化自己在人工智能上的使用能力。一個和識字、計算同樣的新的說法正在流行,那就是AI 素養。

責任編輯:劉小磊

2024年5月11日,人形機器人索菲亞和紐約尤維爾大學學生會主席約翰·里茲克在畢業典禮上。資料圖。

今年春,波士頓大學有一次助教罷工,學校文理學院院長直接建議教師們在課堂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取代過去由助教完成的部分工作。這個舉動雖然充滿爭議性,但是AI儼然“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進入了象牙塔內,并按部就班地開展了對于部分人類工作的圍獵。這或許是工作“替代”的一次預演。這次影響的只是助教,那么現在美國的老師對AI是什么態度呢?

在ChatGPT誕生之初,教育界主要擔心的問題是學術誠信: ChatGPT (或谷歌的Gemini,微軟的Co-Pilot等,以下統稱AI)可以被學生輕易地用于作弊或剽竊。例如,它可以用于生成論文或答案,這些答案看起來像是原創的,但實際上是ChatGPT生成的。為此,在該工具新出臺時,很快有人發明了Chat Zero, 供老師檢測學生作業是否來自ChatGPT等大語言模型。還有一種擔心是,擁有更多資源的學生可能更容易獲得技術,從而獲得不公平的優勢。例如ChatGPT的升級版,每個月需要20美元的征訂費,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獲得。其他的人工智能平臺,也陸陸續續收起了免費的吊橋,把自己最強的功能都收到了收費墻之后。如此一來,作業質量就有了家境的含量了。

這些弊端,現在很少有人提到了。它們都成了成長的陣痛,之后會相應地逐步解決。AI工具更新迭代太快。一次次地被震撼后,人們終于意識到,這東西是甩不掉了,只能打不過就加入。教育界的問題,從“要不要用”,悄然變成了“如何使用”,如何高效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