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溫室里的花朵”:如果取消補貼,電動汽車市場份額能否維持?
與純電汽車相比,增程“可油可電”,解決了里程焦慮問題。尤其是在北方冬天,純電汽車續航里程動輒打個六七折,在電池技術實現新的突破之前,能加油的車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選。而“冰箱彩電大沙發”解決的是舒適性問題。
責任編輯:陳斌
眾所周知,電動汽車重新登上歷史舞臺,是以“環?!焙汀靶履茉础钡母拍畛鰣龅?。電動汽車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曾經也是一種流行的汽車技術選擇,但隨后被內燃機汽車所取代。早期的電動汽車使用的是鉛酸電池,其能量密度遠低于燃油,同等體積下的續航能力遠不如內燃機汽車。
單純從能量密度和儲存的便利性、安全性等角度來看,目前石油仍然是最佳的能源選擇。也正是因為這一特性,內燃機技術在整個20世紀飛速發展,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天上飛的,燃油和內燃機一直都是最佳組合。
鋰電汽車的“作戰半徑”與“勝算范圍”
不過到了1970年代,由于石油危機,全球對替代能源的需求增加,這促使人們加大了對電池技術的研究。1979年,日本旭化成工業公司的科學家吉野彰,成功開發出了首個可充電的鋰離子電池原型。1991年,索尼公司首次推出了商用鋰離子電池。
后來鋰離子電池技術迅速發展,被廣泛應用于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等便攜式電子設備中。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鋰電池開始慢慢出現在電動自行車上,然后成為很多“老頭樂”的通用電池選擇,再后來就是電動汽車了。
歷史上第一款用鋰電技術的純電汽車,是通用汽車在1999年推出的EV1鋰電版。特斯拉推出的第一款鋰電技術電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