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冰山深水區
編者按:
海爾冰箱,讓全球冰箱業從“存得住”到“存得鮮”
海爾冰箱保鮮工程師茍茜
現在,“關注用戶需求”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越來越多企業對用戶的畫像、使用行為進行調研、分析,從中概括用戶需求,以期獲得更多用戶的認可。需求兩端,一端是物,一端是人,研發人員以技術在中間搭建橋梁,點石成金,讓想象成真。
用戶調研收集的數字、圖表、文字,只是當下的“雞毛蒜皮”。實用技術的創新往往需要通用性和前瞻性。因此,從具象到抽象、從瑣碎到統一、從現實到未來,業界一直在尋找一種解讀法則,以實現兩者之間的轉化,但在實踐中,對用戶的理解常常流于形式。
茍茜畢業于食品工程專業,在工作的前幾年,她在一家企業負責食品研發,與同事們圍繞制作工藝,思考諸如讓產量和質量更高、成本更低等具體的技術問題?!拔覀兊拈_發對象是面向食材和技術本身?!彼榻B道。
因此,在當時的茍茜看來,“用戶價值”“用戶體驗”等等更多體現為大數據,找到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就能為研發的下一步找到依據,最終回到具體的數值指標上。在一些更傳統的研發人員心中,用戶到底是否買賬、產品銷售情況如何,屬于銷售部門的責任。
后來,這個想法發生了改變。
2021年,茍茜加入海爾冰箱團隊。在三年的工作中,為了推進保鮮技術迭代,讓用戶從冰箱“存得住”,到冰箱“存得鮮”,團隊進行過不少用戶調研。
不過,和以前不同的是,海爾冰箱的用戶調研堪稱“駐扎”在用戶家里:到全國各地,每次花上至少半天時間,從定菜單、買菜、把食材放入冰箱到烹飪、食用,全流程跟蹤觀察用戶,并與用戶交流。
當科技工作者站在用戶的生活中,世界開始變得不一樣。
一、言外之意,想象之外
當茍茜走出實驗室、走進用戶家中,她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實驗般“標準”。
比如,不少用戶會將不同種類的食物混在一起,塞在冰箱的擱架上,看似是冰箱空間不足,團隊仔細一問用戶,他們的原因卻各不相同:夠不著、怕串味,或者只是因為不知道除了冰箱還可以放哪里保存,本質上是冰箱是否能夠讓食物保持新鮮的問題。
“每一個結論背后的動因都不一樣,涉及很多問題,我們一定要知道用戶為什么要這么做,并且找到最核心的問題,最終的技術方向才能更打動用戶?!逼堒缈偨Y道。
這一理念在海爾冰箱的研發人員中代代傳承。茍茜的前輩、海爾保鮮專家姜波就曾告誡她:“以用戶為中心不是一句口號,真正的用戶痛點需要通過專業知識來深度挖掘?!?/p>
在入戶調研后,研發人員和用戶研究的同事的第一步是將需求進行拆解,并排列出優先順序。第二步,研發人員用技術語言對這些需求進行“翻譯”:用戶表示肉質很“柴”,是什么因素導致?食材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的關鍵影響因素是什么?針對這類食材,如何評價用戶需要的新鮮程度?
茍茜在實驗室
“我們研究食材,不單單是研究食材本身,而且要知道這些食材的變化對用戶意味著什么,能夠給用戶提供什么樣的價值?!逼堒缯J為始終有一個聲音伴隨著自己,“當我們研究完一項特性,這些性質或者性能的提升能給用戶帶來什么樣的價值?是不是用戶需要的?”
當人們運用學術視角,重新審視生活中已經司空見慣的“正?,F象”,才驚覺當中的“異?!?。
2014年,研發團隊在入戶調研時關注到一個稀松平常的現象:用戶每隔兩三天就需要購買新鮮蔬菜。
在用戶看來,這樣的習慣再自然不過:一般蔬菜在冰箱放置兩三天就會蔫,只能扔掉,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每天都買新鮮蔬菜。但海爾冰箱團隊卻從中讀出了“言外之意”:頻繁買菜并非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
一連串的問題如同曲徑通幽,讓研發人員產生新的技術設想:有沒有辦法延長蔬菜在冰箱里的保鮮狀態?
海爾冰箱團隊由此開始研究食材的存儲特性,他們發現,對于蔬菜而言,關鍵的儲存條件是濕度。
這成為了海爾冰箱干濕分儲技術的開端。當時,市面上的冰箱大多采用“一刀切”的制冷方案,雖然冷藏溫度到達極致,但并不完全匹配用戶體驗。因此,海爾冰箱根據食材對存儲濕度要求的不同,將部分冰箱的空間分為干區和濕區。干區濕度維持在45%左右,適合存放茶葉、藥材、干貨海味等;濕區濕度達到 90%左右,讓果蔬保持飽滿多汁。
用戶在海爾冰箱內存放的干貨
新模式甫一推出,刷新了消費者對冰箱保鮮的理解。為了測試功能是否屬實,消費者在家中、在門店中用真實的果蔬進行測試,七天之后,結果顛覆了人們的想象:果蔬并未如想象中干癟、腐敗。經此一役,干濕分儲逐漸成為行業的共識,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在廚房、在菜市場,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正在被悄然改寫。
“在此之前,用戶很難想象一周只買一次菜?!逼堒绺锌?,“我們深入分析他們的生活習慣,挖掘背后的關鍵因素,落地成實實在在的產品給到用戶,才能改變他們的認知和生活習慣?!?/p>
從歷史來看,海爾冰箱每一次的產品創新,都與用戶意識的升級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十年前,“萬物互聯”的技術初見雛形,不管是人還是物,都在互聯網的鏈接下變得觸手可及,用戶的消費少了時空限制,滿足需求的資源則極大豐富,使得各個產業都有去中心化的趨勢,要想獲得更大的市場,需要轉變思維,從“等客戶上門”到“主動上門觸達用戶”。
海爾敏銳地洞察到這一變化,將“以用戶為中心”作為品牌理念。以此為起點,為了尋找到“真問題”,海爾人與用戶建立起全流程的溝通交流。正是在這樣的機緣下,海爾冰箱團隊才在入戶調研時,發現了用戶存儲干貨和濕貨的需求差異。
在多次入戶調研之后,茍茜逐漸有了觀念上的巨大改變?!艾F在會要求自己進行角色轉換,如果我是用戶,我希望這個技術給予我什么樣的體驗?我會不會買我開發出來的產品?”她形容,“這個代入會一直貫穿從研發到落地的全過程?!?/p>
二、水面下的冰山
事實上,團隊接到冷鮮肉儲存的研究方向時,內心是迷茫的?!皩τ谖覀儺敃r的認知來說,要讓肉在零度以下不被凍住,簡直要‘上天’了?!逼堒缧Φ?。
不僅在保鮮技術上“既要又要還要”,在硬件上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磁控設備往往發熱量大、體積龐大,所以市面上能夠實現磁控的設備集中在實驗室,鮮少有工業化生產場景。而海爾冰箱不僅要將其集成在小型化的家電中,還需要保持磁場強度恒定均勻、不發熱。
茍茜(右一)與同事們在實驗室
這樣的“不可能”不止一次出現在團隊面前。領跑,意味著從零開始。團隊四處張望,行業中沒有先例可以參考。這就要求海爾冰箱必須披荊斬棘走出與別不同的道路。當團隊切實為用戶努力,一步步抽絲剝繭,最終總會發現“不可能”中的可能性與機會點。
回顧歷史,發展冰箱的保鮮技術,本身就是一種“不可能”:當時業界都以冰箱容積、耗電量、制冷速度等性能為主導,鮮少考慮性能提升對于用戶體驗是否有直接的好處。而現在,冰箱需要“存得鮮”已經成為用戶心中的常識。
科研深度決定創新力度,所以緊跟用戶的海爾冰箱,反而總能超越用戶的想象。
對比過往的工作經歷,茍茜感受到自己對研發的理解有了本質上的變化?!耙郧爸灰袠I跑就可以,現在我們需要想得更長遠,跳出既有框架,更大膽地做出假設?!逼堒缯f道,“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不再局限于本專業領域內,而是要多維地思考?!?/p>
在用心面前,“尖端科技”和“日常需求”從來都不是一道選擇題?!耙谛闹锌嚲o一根弦,才能保證我們既能滿足用戶需求,又能引領行業發展?!彼偨Y道,“科技創新沒有捷徑,但也并非不可抵達?!?/p>
心系用戶的人,總會找到抵達技術彼岸的方舟,一往無前。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