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潘飛:一場顛覆營銷的AI變革將至
編者按:
潘飛曾主導藍色光標布局出海業務,并在七八年前斷言“出?!蹦茏龅酱蟾徘|美金的市場——當時很多人并不相信,而如今這個預測已接近事實。近年隨著AI的高速發展,許多新的問題出現了:生成式AI會帶來什么變革?智能化營銷時代將展現什么圖景?營銷代理商可能走向怎樣不同的未來?
“未來的兩大趨勢已經非常明確:AI和虛實交互?!?/blockquote>
藍色光標CEO潘飛。
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各行各業爭相闖進元宇宙賽道,一時間數字孿生、虛擬現實、擴展現實等概念大熱;兩年后,看似橫空出世實際上卻積蓄已久的ChatGPT火遍全球,讓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熱議話題。
與此同時,營銷行業正被這場數字化、智能化引領的變革顛覆、重構。
在ChatGPT 4.0推出后的2023年4月,業內小有名氣的營銷代理公司藍色光標(以下簡稱“藍標”),被傳將“無期限全面停止創意設計、方案撰寫、文案撰寫、短期雇員四類相關外包支出”,該消息很快得到證實。而一年后的2024年4月,藍色光標CEO潘飛于《致投資人的一封信》中對外稱其所在企業“‘人+AI’的工作模式已經100%實現全員覆蓋”。
在潘飛看來,被生成式AI改變得最徹底的,正是營銷。
“拿著一杯咖啡進入辦公室開啟一天的工作,在電腦上檢查昨晚布置給AI的‘作業’,之后與同事討論方案的調整,碰撞出富有想象力的idea(點子),緊接著給予AI更高指令,讓它繼續調優,如此循環?!边@是他暢想未來人機交互的一種全新場景,也是“人+AI”工作模式的徹底踐行。
潘飛自稱是一名理想主義者。就讀醫學專業的他大學畢業后,剛好遇上營銷行業的黃金時代,機緣巧合下選擇了公關行業,一晃十七年。他想成為改變行業的人,他也認為自己在改變營銷這個行業——這種改變包括創立一些新的生態,比如“出?!?;也包括創造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比如把互聯網行業和營銷行業的基因兩相結合。
但行業本身同樣在發生巨變。身處智能化大行其道的趨勢之中,潘飛提出了一種可能:這樣的一家營銷代理服務公司,未來能否借助生成式AI,不再背著服務或代理的沉重標簽、包袱,變成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營銷科技公司?
被“顛覆”的營銷行業
南方周末“品牌風向標”(以下簡稱“品牌風向標”):你曾提及“營銷是被生成式AI改變得最徹底的”,為什么是營銷領域?
潘飛:首先,營銷其實最引以為傲的底層邏輯,還是以智力服務為核心。我們都知道,生成式AI最大的特點是它可以像人一樣思考,它擁有智力,擁有創造力。所以這是第一個共同點,或者鏈接點和可被重塑的地方。
第二,我們都知道生成式AI和內容創造、內容生成息息相關。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人工智能生成式內容的井噴?因為AI對文本、對自然語言、對圖片、對視頻的理解突飛猛進。同樣地,營銷行業每天核心的工作也和內容創造息息相關。
所以無論是從智力還是從內容創造上來講,我覺得營銷和生成式AI的重合度非常非常地高。
品牌風向標:這種改變進行到什么程度了?
潘飛:現在這種改變還比較早期。如果用1-10分為標準的話,現在的改變大概在3分。無論是生成式AI的技術迭代還是營銷行業,我覺得相對都比較早,但是發展速度會比想象得快。
可能再過2-3年的時間,無論是AI還是營銷,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業務場景、組織模式、商業模式上會有比較大的改變。甚至不能叫“改變”,“改變”這一詞太小了,應該叫“顛覆”。
品牌風向標:元宇宙、AIGC的興起,對于營銷行業是怎么樣的時機?為什么?
潘飛:這是一個摧毀重建的契機,會把過去的東西完全顛覆掉。
從AIGC的層面講,一方面,生成式AI的核心是它和人一樣擁有了智能。未來有兩種演進方向:第一種是人機共生,像ChatGPT 4.0這樣的人機交互、人機共生的新范式。這相當于大腦的延伸,可以完全把你的想法用自然語言交流,跟你有很好的互補。第二種是智能體。員工把指令給到AI,讓AI去完成一部分工作,當它慢慢地比你做得還出色的時候,它就具備了一個智能體(的特征)。所以,無論是智能體還是大腦的延伸,都和智力服務相關。營銷是做智力服務的,它天然地與AI連接在一起。
另一方面,AIGC的內容是生成式的。它之所以是生成式,就是用自然語言基于上下文邏輯的推理,可以創造像人一樣的內容,或者比人更受歡迎的內容。這兩點都決定了它對這個行業的顛覆性是很大的。
但為什么又說元宇宙是未來呢?未來的兩大趨勢已經非常明確,幾乎所有科學家、所有主流企業家都秉持這個觀點:第一個是人工智能,第二個是虛實交互。
其實我們最早的互聯網交互也是虛實交互,文本、圖像、視頻的交互?,F在人們每天看視頻網站,就是一種視覺的延伸。至于未來的人機交互,它一定會走向更高級別的維度多一些,比如說戴上Vision Pro這樣的頭顯設備(去體驗虛實交互)。任何一個人,未來虛實交互的需求都會很大。
智能化營銷時代或將到來
品牌風向標:與數字化營銷相比,智能化營銷有哪些顯著特點?
潘飛:數字化營銷是基于算法推薦邏輯。比如說捕捉到你是什么職業、年齡多大、從什么學校畢業、是小清新還是其它風格,給你打完標簽后,它就按照這個標簽基于你的行為進行判斷和預測,給你推薦。
它本質上是一個判斷、預測、邏輯回歸的過程。因為人是復雜多面的,有時候你只是出于好奇或者工作需要,點了某一個視頻,但數字化營銷就會以為你喜歡這類型視頻,沒完沒了地向你推薦,你想逃脫也逃脫不了。
而生成式AI的智能體是實時交互的。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后,比如某個人長了一顆小囊腫,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時候生成式AI會實時根據人的需要,彈出最好的藥品以及網友對此藥品的評價,甚至在1-3秒之內幫你直接連接醫院,生成新的商業交互和內容引導,讓你感覺不到這是在做廣告。簡單來理解,AI的時代是千人億面,有一千個人,它可以把每個人的很多面,通過實時推送的方式和每個人交互。
另外,過去數字化時代的營銷交互方式是偏口語化的,過去的廣告形式是講專業、講營銷的Slogan(口號)等等,但現在 AI越來越傾向于自然語言交互。
品牌風向標:智能化營銷時代是否已經到來?為什么?
潘飛:智能化營銷時代還沒有到來,只能說基于算法推薦的智能化時代到來了,甚至呈現過剩的狀態。
第一,生成式AI大模型的基礎土壤、基礎生態還不夠成熟,導致營銷沒有辦法形成一個閉環。雖然我們可以用這些工具介入營銷行業的鏈條,比如工作方式的改變、創意效率的提升、內容的創造等等,但它不能形成一個閉環。
第二,人機交互的習慣需要養成?,F在主流的營銷形態是大量視頻、音頻,但視頻多模態、視頻模型的成熟度還不夠。
第三,現在中國的人均AI使用時間還不夠,使用AI大模型、行業模型的用戶比較少,使用頻率也比較低。
以上要素要全部集成,從基礎AI生態邏輯轉變為應用的邏輯,智能化營銷時代才真正到來。我預測兩三年內智能化營銷會出現比較大的井噴,真正意義上的生成式AI營銷會大行其道。
品牌風向標:藍標的“營銷智能化”發展戰略是基于什么背景提出的?具體有哪些核心技術和應用?
潘飛:在2013-2014年的時候,趙文權董事長提出“要更加堅決更加徹底地向數字化轉型”,所以并購了很多移動互聯網公司、移動廣告公司、技術公司。2016年,他把數字化戰略進一步明確為“營銷智能化”,并作為我們的長期發展戰略。
目前來看,藍標有很多智能化的積累,比如數據和算法。藍標有自己的程序化平臺、UGC(用戶生成內容)平臺、用戶增長平臺、聯盟營銷平臺,還有SaaS(軟件即服務)平臺,這些都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很重要的成果?,F在將它們再一次升級,把這些平臺上的數據按照AI的范式重新切割,投放到AI營銷模型當中,會帶來更大的價值。
假設藍標有10萬個視頻,每一個視頻通過AI的解讀,將各個元素逐一打上標簽,然后根據標簽對視頻進行切片,這樣10萬個視頻就可能被切片成100萬個甚至更多的視頻素材。用戶只要通過輸入標簽,就可以得到無窮的視頻作品。
這就是生成式AI語義訓練最基礎的原理,也是AI基礎建設。當AI基礎建設越強大的時候,藍標就會離一個真正的AI公司越近。沒有這些基礎建設,我們吹得再厲害,那也不是一家AI公司。
品牌風向標:藍標從提出“ALL in AI”到“AI First”再到“AI Native”,個中轉變是基于什么考量?
潘飛:“ALL in AI”是決心,我們要無所不用其極,然后擁抱它。
“AI Native”是追求,就是AI原生。創造一個視頻90%靠人工調優,這一定不是AI原生。AI原生的視頻、內容、工作流、團隊一定是大量摒棄了傳統作業模式的范式,是一種新物種。
“AI First”則是一切以AI優先。2023年我們整個集團停了四類相關的外包支出,一是代表我們的決心,二是對于一些基礎的文本類、圖片類工作,AI確實可以替代。我們不是百分之百地拒絕外包。在發現AI怎么都不行的時候,恰好外面有公司做得好,我們又不具備這個能力,肯定會選擇外包——但是要走一個流程。我想傳達的一個理念是未來使用AI去創造,所有的流程都是一路綠燈,而如果要走一些傳統的模式,就會很復雜、很困難,流程會很長。
品牌風向標:你們近年對此的研發投入有多少?
潘飛:我記得去年財報披露的是近一個億投入,今年研發投入差不多會有30%-50%的增長,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用大量的錢去做AI的基礎建設,在人才方面也會加強投入。
關于AI營銷的終極暢想
品牌風向標:前不久,你在致投資人的信中提到,“人+AI”的工作模式已經在藍標實現100%全員覆蓋。一個應用了“人+AI”的人,典型的一天的工作是如何度過的?
潘飛:我想象未來有一天,我們的員工早晨上班第一件事情是給自己沖一杯咖啡,再回到自己工位上,打開電腦檢查昨晚交給AI工作的內容,依次檢查這些工作完成的質量,同時進行調優。
這些工作內容可以分成幾大類別:第一種是日常的工作內容;第二種是和創造力相關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AI幫你完成的方案、創造的內容、解讀的更復雜的文檔以及給你的建議;第三種是模型和模型之間、平臺和平臺之間投放的協同;第四種是對外的,AI幫你做的一些溝通的、復雜的工作。
如果有一些環節,尤其是一些對創造力要求比較高的工作,員工會停下來重新和同事開會討論AI完成的工作,以及要再給AI什么樣的指令,如此循環。到了下午再來檢查場景,他們需要做的就是確認,給出更高階的指令,再次把工作交給AI來完成。然后晚上就可以按時下班了,去健身房之前把新工作輸入 AI的機器里,第二天等待它最終的反饋。
這是我暢想的未來人機交互的一種全新場景,也是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在藍標實現的。這將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品牌風向標:實施這種工作模式,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潘飛:最大的難點,我覺得第一是技術的迭代,第二是人機交互的思維方式何時能養成,第三是藍標在營銷行業的基礎建設能力和實力處于什么水平,有沒有把基于這個行業的工作場景很好地提煉出來,和AI經過訓練之后形成很好的結果。
如果能解決這些難點,可能說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品牌風向標:現階段,中國需要什么樣的AIGC營銷人才?
潘飛:我比較偏愛營銷行業的這幾類人。
第一類是懂產品技術的人才。他們代表著一種簡單、可信賴的互聯網思維,他們注重底層邏輯,知道 AI的基礎原理,可以很好地實現人機互動。
第二類是沒有太多條條框框,但有瘋狂想法、創造力很強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來講,AI還是需要向人類學習創造力,比如說情感的創造。從長遠看,會不會出現智能體不好說,但現階段可能還是這樣。
第三類是愿意把過往的經驗放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這涉及看一個人是否有可塑性。其實開放和年紀無關。為什么大廠會淘汰一部分人,它本質上就是覺得你已經停止進步,沒有辦法接受新的東西了。這是非??膳碌氖虑?。一旦停止迭代,雙方對話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當一個復雜的問題出現的時候,分歧還會更大。
品牌風向標:在生成式AI的應用上,中國與國外營銷行業有什么差距?
潘飛:最大的差距是生成式大模型的基礎土壤。
首先,大模型的差距就比較大,比如說ChatGPT 4.0版本一出,人家馬上就發5.0版本。而且從大模型的基礎建設上,國外不只有ChatGPT,他們還有可以與ChatGPT比肩的Claude 3.0,還有開源的Llama2.0,還有Google。中國雖然也有百模、千模大戰,但因為芯片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相對來講質量肯定還是有差距的。我們要承認這一個差距,才能去追趕。
第二是生態的差異。這里包含了AI的人才儲備、投資環境、創業理念等等方面。
第三是企業的差異。大家能明顯地感覺到在硅谷和倫敦,AI原生企業有很多。什么是AI原生企業?就是這個公司它從誕生第一天起,它就是生成式AI的原生居民。在硅谷,AI原生企業有幾百家甚至上萬家,每個人都想野心勃勃地利用這個機會改變世界。中國可能面臨的比較多的問題是:AI原生企業的數量、質量與一些國家存在差異,非AI原生企業的轉型還不夠堅決,又和大模型的土壤結合在一起。
但我認為有追趕的機會,因為中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積累了很多寶貴的資產。為什么我們有小紅書、TikTok、微信、淘寶這些在全球范圍內都非常有競爭力的移動平臺?如果AI時代可以借鑒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理念的話,我們也會涌現很多好的AI公司。
品牌風向標:BAT、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有資金、平臺與研發團隊,那智能化營銷的代理商還有優勢嗎?
潘飛:我用兩個假設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個假設是,AI時代下藍標不一定繼續做代理商。為什么一定要在代理商這條路上被錘得死死的?如果藍標掌握了很多生產、流量等要素,就可以成為一個平臺,介入很多的鏈條和環節,這將有更多的機會。所以,智能化營銷會改寫代理商被兩頭擠壓的一個狀態。
第二個假設是,藍標仍然是一個代理商。只要它是個有價值的、專業的機構,就永遠不會消退。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升級,未來的基礎服務會越來越不值錢,重點比拼的應該是人機互動,這是未來的發展新方向。所以,機器和機器的對話、模型和模型的對話,以及高階的創造力和咨詢服務依然會非常值錢。
品牌風向標:關于AI對營銷行業帶來的變革,你的終極想象是什么?
潘飛:我的終極想象是,藍標借助生成式AI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模式,變成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營銷科技公司,不再背著沉重的服務或代理的標簽包袱。同時,在這里工作的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和人、和AI交互、人機交互的超級個體。
?“品牌風向標”欄目持續觀察新近品牌趨勢,盤點熱點品牌案例和創意營銷打法,預示不遠未來的風向。聯系郵箱:nfzmbrand@infzm.com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