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與藝術,藝術與傾聽丨游說
眼睛在哪里,在聽眾身上或在一張紙上。手在哪里,在手機上或在口袋里。耳朵在哪里,在喇叭前還是在嘴巴那里呢?
朗誦表演也是一種比賽,跟足球一樣。參與者要詳細地準備鞋、衣服、發式、朗誦策略、身體語言、必勝意志。
責任編輯:邢人儼
詩歌朗誦技藝。視覺中國|圖
世界歷史上提出來的最有名的問題之一是這樣的: 你在看的書你看得懂嗎?這是古代一個老師問弟子的話。今天的老師可能會問: 你在聽的詩歌,你聽得懂嗎?好像“看”與“聽”的能力不是理所當然的,應該是一種藝術吧,因此它們都需要一種特別的才能。中國當代詩人知道這個道理嗎?恐怕不一定。因為他們很可能缺少一個耐心的老師告訴他們的毛病在哪里。我覺得他們最大的困惑也許在于他們覺得自己是詩人,了不起的詩人,這就足夠了,其它的方面可以忽視。比方說他們的手藝,具體來說,就是他們怎么公開展示自己的方法。
很少有老師告訴我們,眼睛、耳朵、嘴巴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作用外,還起什么作用。我們的稿子、詩集,甚至我們的手機,很可能帶來一場失敗的朗誦會。因為這涉及英文說的performance,這個藝術界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被翻譯成表演。那么,詩人要變成演員嗎?是的,應該。真的嗎?
咱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