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4萬員工代打卡,京東嚴抓考勤:大企業管不住員工“遲到早退”?
面對員工代打卡現象,不能簡單地將責任全部歸咎于員工的道德缺失。制度設計的初衷應當是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力,而非僅僅作為監督和懲罰的工具。
有人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一個企業開始抓考勤、打卡、看工作時長、弄績效工資時,這可能意味著公司業務出了問題。
責任編輯:辛省志
據媒體近日報道,京東內部調查顯示,員工代打卡已形成產業鏈,每個月有1.4萬人次找人代打卡,更有員工一年里代打卡近百天。代打卡一次收取15元,一個人甚至可替20人代打卡,一天就掙300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京東開始嚴查考勤。
代打卡這一現象之所以能在京東這樣擁有嚴密管理體系的企業中滋生蔓延,首先映射出的是制度設計與執行之間存在的裂縫。
理論上,考勤制度作為企業規范員工行為、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礎工具,應當是剛性的、不可逾越的規則。但在實踐中,過于僵化的考勤制度往往會遭遇人性的挑戰。員工會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尋找規則的漏洞,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代打卡產業鏈的形成,正是這種利益驅動下的人性體現。
從相關報道來看,京東這種代打卡現象,大多應是遲到和早退。但員工遲到,很多時候有著客觀因素。比如,我之前曾工作過的某互聯網企業,要求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