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盲人協會主席李慶忠:建立無障礙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2024年3月6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理事、中國盲協主席李慶忠身著西裝、手持盲杖,發表了一番令人動容的講話。
“我是一名只有光感的重度視障者,平日我手持盲杖,獨立乘坐地鐵上下班,經常坐飛機、高鐵去各地出差。我主要是借助讀屏軟件,使用電腦和手機來工作?!崩顟c忠坦言,自己的人生信條是:“可以沒有視力,不能沒有眼光,心中有光,腳下有路?!?/p>
與此同時,李慶忠表示,得益于無障礙環境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以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為社會帶來勇氣和力量。
2024年5月19日,是我國第34次全國助殘日,“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題,也再次強調了科技進步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就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尤其是信息無障礙建設,李慶忠分享了以下觀點:
無障礙環境建設,依法保障、依法推動達到了新的高度
近十年來,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科技,已經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信息技術在給人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會讓有些人產生數字鴻溝。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主題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社圖庫/圖)
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以下簡稱《無障礙環境建設法》)。
在李慶忠看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通過和實施,是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也是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里程碑式的成就,標志著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依法保障、依法推動達到了新的高度。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系統規定了無障礙設施規劃設計、施工建設、改造維護和管理等相關制度,健全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保障機制,完善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監督制度,強化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法律責任。
李慶忠認為,與12年前出臺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相比,《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把信息無障礙作為重要部分,對于信息無障礙做了全面的規定,大大豐富了無障礙信息的交流內容,擴展了無障礙社會的服務范圍,這也體現了這部法文的時代特色之一。
教育信息化之下,務必保障視障學生的教育機會和權利
長期關注視障群體教育的李慶忠表示,教育是人們改變命運、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根本途徑和基礎,對于殘疾人特別是盲人群體來說更是如此。
良好的教育意味著良好的發展前景,意味著獨立、有尊嚴、有質量的生活,反之,則無法平等融入社會,甚至談不上有質量的生活。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視障教育的整體質量與普通教育還有明顯的差距,需要不斷改進和提高。這其中涉及很多原因,不僅要切實落實國家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規,保障視障學生的普惠性的、有質量的教育權益;還要改變教育觀念,切實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重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充分尊重殘疾兒童的身心特點,改變應試教育的傳統做法。
從技術層面來看,要解決視障學生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式的無障礙問題,比如提供大字、盲文的教材、教輔和試卷。
李慶忠認為,在當今信息時代,教育的信息化已經深刻改變了教育教學的方式。因此,要保障視障學生的教育機會和權利,就必須讓視障學生扎實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包括信息無障礙技術,比如熟練使用讀屏軟件來操作電腦和智能手機。
李慶忠表示,自己平時會用電腦閱讀和編寫文件、發郵件。每天也是不停在手機上刷微信、看新聞、聽小說、打車、上網銀,也會使用人工智能App進行翻譯、做問答游戲等。(《“看見”更多選擇》視頻片/圖)
與此同時,學校也應當為視障學生提供無障礙的學習環境和途徑,為他們提供必要的電子版學習材料,來補償印刷教材的不足。
李慶忠提到,許多視障孩子的家長往往擔憂孩子沉迷于網絡和手機,而完全杜絕孩子使用或接觸手機或電腦,但必須要清楚的一點是,電腦和手機是十分重要的輔助器具,是他們認識世界、融入社會甚至是就業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補償他們視覺缺陷的最重要的工具,適當地多用,將為他們提供更多機會和可能。
信息無障礙對于殘疾人融入社會、提高生活質量,發揮著巨大作用
信息無障礙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范圍,指任何人(無論是健全人還是殘疾人,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無障礙地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狹義的信息無障礙是指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無障礙。
李慶忠表示,從這種意義上講,信息無障礙環境包括技術和服務等,對于殘疾人融入社會、提高生活質量發揮著巨大作用,讓殘疾人、老年人能夠克服數字鴻溝,平等融入社會,享受到信息時代的巨大便利。
以受益最大的視障群體而言,信息無障礙技術讓他們實現了從前不可能做的事情,可以跟普通人一樣通過智能手機進行社交、閱讀、購物、打車、理財,通過導航技術等幫助他們獨立出行,可以在數字圖書館學習海量的知識、觀看無障礙電影等。
“當然,信息無障礙技術對于就業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幾乎在所有的就業崗位中,視障者都需要熟練掌握電腦和智能手機,否則無法完成工作任務,無法與同事進行有效溝通?!崩顟c忠說。
除此之外,AI技術,特別是大語言模型等新型AI的出現和不斷迭代,將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將對信息無障礙產生深刻影響。
目前已有國產手機將AI大模型引入無障礙技術的研發。(《“看見”更多選擇》視頻片/圖)
人們獲取和使用信息會更加便捷、有效,AI可以為你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可以進行歸納總結、編寫文案甚至視頻創作等;其次,信息服務更加人性化、個性化,比如會有更加直接有效的人機互動,人與周圍環境包括各種智能設備會有更加人性化的聯通。
就盲人來說,李慶忠期待AI會給出行帶來更加有效的支持,比如能自主判斷路況并避開障礙,識別人和物體,有效與人溝通;也期待AI對于家務活動包括老人護理、陪伴等能有成熟的技術。
李慶忠也認為,信息無障礙環境建設還需加強,“網站和服務平臺、App還有很多達不到無障礙標準要求,因此需要落實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其次,殘疾人專用的某些輔助技術還需要開發、改進,如盲人出行的智能導盲技術、對于視覺信息的辨識技術等,這需要社會的重視,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推動?!?/p>
建立無障礙環境,彌合數字鴻溝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根據法律,各級政府都有相應的責任,信息行業、公共服務行業更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所有的社會組織、公民也都需要提高認識;把無障礙的理念和法律要求、技術標準落實到方方面面,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扶殘助殘和無障礙人文氛圍,才能實現高水平的無障礙環境。
(參考資料: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人民政協報《手持盲杖上“委員通道”,他說:“心中有光,腳下有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國盲人協會主席李慶忠:建議加快推進視力殘疾學前和多重殘疾教育》;南方周末《“看見”更多選擇:無障礙技術飛躍的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