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直面醫保與養老:中國人壽如何金融為民?
1949年,在新中國的禮炮聲中,第一家全國性國有保險公司即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誕生。自此,從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人身險業務起步,到分設中保人壽開始專業經營,再到作為獨立品牌開疆拓土,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悠悠七十五年間不斷求變,歷經重組改制上市,一路勵精圖治。它既見證了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也親歷了一種“海闊必見鯨”的開放偉力。
明者因時而變,但中國人壽“成己為人,成人達己”的核心理念始終如一?;仡?5年的歷史,“服務人民生活”是其成長的底色與根基。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中國人壽謀定而先動,聚焦主責主業,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尤其是近年來,當老齡化加速令社會保障體系承壓,醫、養成為國民的剛需,保險業的使命也日益重大。
5月,在實地走訪江蘇省多地后,不難發現中國人壽又一次與國家戰略同頻,與人民生活共振。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2023年度總保費跨越700億元新平臺,成為金融機構自身經營發展與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守護人民美好生活有機融合的示范樣本。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這顯然已不僅是“小家”的期盼,更是“大家”的奮斗目標。行動或許始于細微之處,比如一個App,一臺機器人,或是一只扶手,卻從關懷“小家”到服務“大家”,一點點“撬動”醫養困局,如“細線”千絲萬縷卻緊密相連,終將編織出一張可靠的民生保障網。
金融為民,與國同頻
如果不是有長護險政策,身在江蘇省鎮江市的丁先生將仍被“洗澡”所困。由于肢體殘疾,76歲的丁先生已臥床十年。十年來,護理重擔壓在老伴胡女士身上。然而胡女士也年事已高,面對瑣碎繁重的護理之事,她愈發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中洗澡更是最大的難題。
同樣苦于照護隱痛的,還有年過半百的虞青(化名)。因腦梗長期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的他,一直由75歲的母親照顧。身體虛弱的母親為兒子洗衣做飯尚能應付,洗澡卻力不從心。這成為虞青的難言之隱,在申請到長護險之前,他已經五年沒有洗過澡。
丁先生和虞青的處境,是中國社會加速“老齡化”的一個縮影,折射出近幾年社會最為關注的兩大問題:醫療和養老。
從醫療來看,梳理2023年健康中國的百姓“賬本”可以發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保障,惠及群眾門診、住院就醫超1.5億人次,減負超1700億元。而很多人關心,醫療費用負擔能否進一步減輕?
從養老來看,據民政部預測,中國將在“十四五”期間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屆時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大關。根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截至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8億,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約4400萬。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失能、半失能的約占40%左右。這也讓人不得不擔心,如何更好保障“老有所養”?
每一個“更”字背后的期待,都推動著國家政策的每一次進步。
一個變化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與往年的“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等表述相比,去掉了“試點”二字。這意味著,該制度發展再邁關鍵一步。
正是在長護險逐步推進的過程中,丁先生的洗澡難題得以解決。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胡女士了解到長護險政策后,通過中國人壽壽險鎮江市分公司為丁先生申請了長護險,并選擇了特色助浴服務與親情護理補助相結合的待遇方式。自此,2名專業的護理人員和1名專業醫護人員會定期上門提供不離床洗澡服務,每次洗浴時間2個小時,還全程監測生命體征。
虞青同樣得益于此。鎮江市長期護理保險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了解到他的情況后,進行了長期護理失能等級自評和登記。后由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組織定點評估機構人員開展現場評估,最終評估結果符合重度失能等級,虞青得以參保,從而享受到 “不離床洗浴”等服務。
中國人壽打造長護險服務樣本。
回首我國長護險制度從試點到擴面的過程,不難發現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參與其中的身影。
“2016年,國家開始進行長護險制度試點,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就是長護險制度試點最早的一批參與者,并在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了獨特的長護險‘江蘇模式’。在成都、廣州、青島、東營等地,中國人壽都協助政府探索形成了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典型服務做法?!睋袊藟蹓垭U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趙國棟介紹,目前公司已開展了70余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項目,覆蓋全國16個省市3800多萬人。
而長護險制度只是金融為民的其中一環。
2012年國家啟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時,中國人壽也曾成為首批參與的商業保險公司。政策啟動當年便與青海省政府合作,為近230萬城鄉居民提供高額醫療保障服務;2019年,人社部草擬了《關于建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意見稿》。三年后,個人養老金試點工作正式開啟,試點政策發布次日,中國人壽便在36個先行城市(地區)全部出單;2021年,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黨中央擘畫了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藍圖,中國人壽則建立了獨具特色的“大病保險+商業保險”幫扶機制,為農村人口提供買得起、買得到、愿意買的保險產品與服務,有效降低農牧民因病致貧返貧風險……
數十年來,每當國家戰略發出信號,身為“頭雁”的中國人壽便迅速展翅,力爭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伴隨著社會的需求變化,中國人壽不斷實現自我變革迭代,豐富產品與服務的圖譜,從而提升普惠保險服務覆蓋面和可得性。
于是,環環相扣,一張堅固而多層次的保護網逐漸成形,兜住的正是至關重要的民生難題。
政企合力,從“省心”到“安心”
走進南京市醫保中心服務大廳和中國人壽漢中路客戶服務中心,市民或許會先看見一個與眾不同的“明星柜員”。它四四方方的腦袋上嵌一塊顯示屏,會用親切可愛的聲音介紹,“你好,我是小愛?!?/p>
當市民提出“我想了解下生育保險相關待遇”“南京大病醫療保險有哪些標準”等問題,它會一邊回答一邊顯示出具體相關政策或操作界面。
這款由中國人壽壽險南京分公司與南京市醫保中心合作打造的全國首款AI醫保服務機器人,從2022年正式上崗,不僅能解答諸如異地就醫、寧惠保、醫保退休、零星報銷等問題,還能提供參保繳費、經辦信息、定點醫院等信息查詢,更能在線辦理異地報銷、生育保險等業務,將日常超過總業務量60%以上的重復、高頻、易錯事項“一網打盡”。
小愛為全國首款AI醫保服務機器人。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創新之舉,卻是讓大眾省心的重要一環。
一直以來,從咨詢到參保再到報銷,每一環都讓大眾心有顧慮:到底需要哪些資料?是否會耗費很長時間?
為了讓基層醫保經辦服務更快更省心,南京市醫保局發布了《關于推進南京“15分鐘醫保服務圈”延伸服務工作方案》,而中國人壽南京市分公司積極響應,依托現有網點,高標準進行網點改造,進一步打通了基層醫保經辦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與之相關的還有醫保自助機和醫保健康小屋,均為南京市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延伸便民服務點的重要布局。
這樣一套政企協力的“組合拳”,精準擊中市民需求:更高效、更便捷、更準確。而每當日常服務更快一步,市民則可少跑一步。
醫保自助機讓南京市民們的報銷更快更省心。
如果說智能工具“小愛們”服務的往往是大眾日常所需,那么“江寧幸福?!眲t解決的是大眾之急,多為“雪中送炭”。
2023年,身處南京市江寧區的孫曉(化名)察覺到母親的雙腿腫脹,便帶母親前往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有血栓,非常危險”。彼時,多位醫生建議他母親植入下腔靜脈濾器,孫曉只覺“著急”。這并非一筆小花費,醫療費用總共為86,000元,醫保統籌支付是28,000元,個人支付是24,000余元,大病支付是6,800元,自費26,000余元。但考慮到母親的身體狀況,孫曉只能果斷作出決定,最終讓母親在江西省人民醫院完成手術。
住院前夕,孫曉的父親在一場社區宣傳中了解到“江寧幸福?!?,得知有無既往病史都可以參保且賠付比例一致,已享受醫療救助和困難人群大病補充的人員還有自費費用報銷,并且醫保內外都能報,符合門統待遇的參保居民有報銷、罕見病用藥還有再補充,便和孫曉商量購買。
孫曉將相關資料整理后提交,“江寧幸福保具體賠付了6,209.67元,很快就到賬了”。而孫曉的母親還身患高血壓、高血糖等多項基礎病,算得上醫院的“??汀?,“但有了江寧幸福保后,因為這些病再去醫院都可報銷?!睂O曉稱。
不僅是孫曉的母親,家住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的王蘭(化名)也受益于“江寧幸福?!?。低保人員王蘭不幸于2023年因腦動脈瘤住院治療,治療過程中還住了3天的重癥監護病房,共花費了17.95萬元。這筆就醫費用原本會讓王蘭不堪重負,但幸運的是,當地慈善總會曾統一為轄區內的低保人群購買了“江寧幸福?!?,加之特殊困難人群醫保范圍內的費用報銷比例高,經理賠核算,其獲得了2.39萬元的醫療費賠償,且王女士入住了3天重癥監護病房,獲得了540元的重癥監護津貼,賠付金額合計2.44萬元。
回溯“江寧幸福?!甭涞厥寄?,是政企合力的一次成功嘗試。
大量調研結果顯示,隨著居民生活及醫療水平不斷提升,短板問題主要集中在城鎮職工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差異較大、醫保范圍外用藥支出較大和支出貧困認定待遇較難三個方面,均可借助商業保險有效破解。
于是,2022年,江寧區委、區政府提出未來五年緊扣“共同富裕示范區”目標,著力推動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共同富裕體制和實現路徑。江寧區共同富裕辦牽頭醫保分局、人社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和中國人壽壽險南京江寧支公司共同調研、科學測算,最終提出實施“江寧幸福?!表椖?。
“江寧幸福保采取了政府指導,特定人員由政府出資,個人自愿參保,商保機構承辦的政保合作機制?!?/p>
據中國人壽壽險南京市分公司副總經理徐斌介紹,基于大量走訪調研結果,“江寧幸福?!痹O計了兩類針對性方案:一是困難群體保障待遇提標,集中體現幫扶低收入群體,提升醫療報銷水平,做好共同富?;颈P;二是全民保障方案整體推進實施,鼓勵街道、企業、學校等機構為所轄居民、員工、學生集中購買,做大產品體量,提供更好保障服務。
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但變化已然發生。據中國人壽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江寧幸福?!眳⒈H巳哼_7.8萬人次,提供保險保障1716億元;截至目前已有5000余人次符合理賠條件,可賠付總額1100余萬元;困難群體、普通群體減負率分別達46%、33%。有效降低了參保人群的醫療費用支出。
無論是從日常服務環境著手的“15分鐘醫保服務圈”,還是緊扣“惠民性”保障的“江寧幸福寶”,實際上都是企業緊跟政府之策,協力為民的結果??梢灶A見的是,當醫保與商保的組合形式更為緊密豐富,人民背后的那張安全網就能更廣更穩固。
直面養老,小扶手撬動大難題
今年年初,郁國強家里多了個小物件。一個長約50厘米、直徑約3厘米的白色扶手,被安裝在了陽臺通往露臺的樓梯旁。
這方小小露臺,是郁國強和妻子的“桃花源”。雖已年過七旬,但夫妻倆身體尚健,平日愛在露臺種一些植物和蔬菜。然而,通往露臺的樓梯沒有扶手,雖然僅有三階,但對夫妻倆而言,上樓愈發艱難,風險也與日俱增。所以,當郁國強從社區處得知,中國人壽壽險蘇州市分公司在太倉市試點“守護夕陽”項目,為有老年人的家庭免費安裝衛生間扶手,他立即成為第一批申請人之一。
小扶手備受老年家庭歡迎。
就是這樣一根扶手,從今年開始,出現在江蘇省太倉市上百個村社區的老人家中。它看起來是如此不起眼,以至于人們或許難以想象它可以預防多大風險。
“摔一跤對年輕人來說可能不算什么,對各項身體機能下降的老年人來說卻事關生死?!敝腥A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第九屆主任委員、北京醫院教授于普林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老人跌倒常被稱為“最后一摔”。
早在2016年,《中國老齡化與健康國家評估報告》中就指出,跌倒已成為老年人傷殘、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7%的未受傷跌倒老人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無法站起來,跌倒后1小時以上的長躺,可能導致延遲救治。
而根據中國人壽壽險蘇州市公司對相關醫保數據的推算,蘇州60周歲以上老年人骨折人數整體占比較高。除了對關節和骨骼的傷害之外,骨折還有可能對老年人造成血管神經損傷、脂肪栓塞、創傷性關節炎、周圍臟器受傷,乃至失血性休克等各類并發癥狀。
正是因為留意到這一數據,中國人壽壽險蘇州市公司從服務鏈條的末端著眼著手,創新推進“守護夕陽”項目,在老年人獨自洗漱和沐浴的過程中提供所需的穩定支持,減少摔倒或發生其他意外的風險,同時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獨立性和生活質量。
老齡化達30%的太倉市成為了第一批試點區域。短短幾個月,一個僅有三名員工的政保服務隊伍,踏破社區門檻。截至2024年4月末,太倉全市已安裝扶手近300戶,另有預約登記安裝家庭近200戶。而這并非終點,公司將通過3至5年的時間,將扶手安裝覆蓋蘇州全市約200萬老年人。
符合要求的老人家庭,經社區登記,會由專人上門安裝。
當然,為老人安裝扶手,也是撬開養老金融的一個發展契機。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老人通過中國人壽的工作人員了解到最新的老人險政策。正如工作人員所說,“安裝扶手是為了減少老人跌傷風險,老人險是為風險進一步兜底”,如果說扶手為老人帶去的是每一次“起身”時的安心,那么老人險則是更長期的保障。
據介紹,蘇州市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項目由蘇州市民政局、老齡委牽頭,中國人壽壽險蘇州市分公司主承保,目前參保人數已近200萬人。值得一提的是,正如通過小小扶手關愛老人于細微之處,在老人險的申請理賠環節,中國人壽也在政府的支持下,通過一個“小軟件”解決老人們面對理賠一頭霧水的大難題。
2023年10月10日,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蘇州監管分局(原中國銀保監會蘇州監管分局)扎口推動、蘇州市分公司直接參與并配合推進的蘇州市商業醫療保險“一鍵式快賠”項目,成功接入蘇州城市生活服務總入口“蘇周到”App,正式上線試運行,保險消費者無需提交傳統紙質資料,只需通過“蘇周到”App注冊,并實名登陸“商保理賠一件事”,即可完成理賠申請。
一個最近的案例是,71歲的錢蘭(化名)于2024年3月30日不慎摔傷入院治療,4月4日康復出院。中國人壽壽險蘇州市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在了解到該情況后,第一時間核查發現她是蘇州市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項目的被保險人,工作人員便指導錢女士于4月17日通過“蘇周到”手機App發起“一鍵式快賠”申請,賠付金836.94元于申請當天2小時后到賬。
據中國人壽壽險蘇州市分公司總經理卞武軍介紹,截至2024年4月末,中國人壽壽險蘇州市分公司已成功辦結“一鍵式快賠”項目理賠828件,賠付總金額25.31萬元,從理賠資料提交成功到賠款到賬平均用時0.71天,較項目運作之前的賠款到賬時效(1.27天)縮短了44.1%。
毋庸置疑的是,發展養老金融已經成為國家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政策指引。而作為保險業的“頭雁”,中國人壽之所以能夠率先捕捉到銀發之需,迅速對政策予以響應,關鍵在于其深耕養老難題已久。
國壽嘉園·雅境社區依水而居,將景觀、建筑、人居相融合。
自2011年起,中國人壽大力健全康養生態圈產業鏈,構建以健康管理、醫養康養服務為核心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已在天津、蘇州、成都等13個城市啟動14個養老項目,建成和在建養老床位數達8700多張。其中,僅國壽嘉園各養老社區2023年入住人數就較年初增長超200%,
5000平方米的蘇式園林內,綠植高低錯落,花卉樹木品類繁多,綠頭鴨和黑天鵝在悠閑戲水;從醫療靜態服務區,到積極干預老年人認知癥的記憶守護室,再到養老護理培訓沙龍……
走進“國壽嘉園”各個養老社區,都能窺見中國人壽在養老項目上的用心,也不難看出其對銀發群體需求的細致觀察從何而來——通過對養老社區的近距離接觸,中國人壽得以了解老人們真實所需,便能反哺其相關產品的優化和布局,從老年人的視角出發,打磨好改造細節,從而全方位改變養老困境。
對個體而言,適老化改造是局部的“微建設”,但對整個社會而言,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蛟S,當中國人壽不斷給出具體路徑,就如同打造出一個個“扶手”,從而讓社會各界借力于此,更精準地直面養老問題。而當“扶手”越來越普及,社會便能更輕松可靠地托舉億萬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七十五年風雨兼程,僅僅是從“民生”二字出發,也足以看出中國人壽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堅定步伐。為了成為行業“壓艙石”、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中國人壽也不斷尋找新的發展動能。比如,發揮保險、投資、銀行協同發展的優勢,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民營企業化解融資難題,助力小微企業增強發展活力;積極開展公益慈善事業,通過中國人壽慈善基金會、廣發希望慈善基金以及各地分支機構堅持不懈投入救災、助學等活動……
伴隨著一次次的自我突破與顛覆,中國人壽逐時代之光,早已枝繁葉茂。但細剖中國人壽生長出的每一根枝葉,仍能看見 “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脈絡。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