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學生的一天,卻看到了中國人的一生
責任編輯:柴穎瑞
豆瓣上有一個“好學生心態受害者”小組,組員們都是傳統意義上好學生,學生時期,他們是讀書的好苗子,是“別人家的孩子”,但后來很多人逐漸意識到,“好學生”這個他們曾經為之努力奮斗的評價,似乎只是一場巨大的騙局。
家長和老師們以身作局,以孩童的靈氣為代價,引誘后代入場,最終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維持社會運轉的完美燃料。
近期院線佳作《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借著兒童片的名義,講述了這種普遍發生的悲劇。
影片由王子川執導、岳昊主演,在第17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拿下最佳導演獎,在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拿下了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片還在豆瓣上獲得了8.1的評分,遠超同期上映的諸多影片。
它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講述了小朋友朱同驚心動魄的一天,讓成年觀眾在“回歸童心”時也能夠思考:為什么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超能力又指的是什么?
01
一輛人擠人的公交車上,瘦小的朱同拿著包子和豆漿,夾在人群中晃來晃去。他小小的腦袋轉啊轉,正尋思小偷是什么樣子,心事還沒有完全展開,就被人群帶下車,包子也被擠丟了。沒辦法,他只能匆匆喝完豆漿,朝著校門狂奔。
眼看著上課鈴就要響了,朱同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