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美役》作者:女性的狀況沒改善,而男性的在惡化
“美的標準的內化產生了許多影響。被物化會導致自我物化:你開始把自己視為一個物體,把你的身體視為一堆符合標準或錯誤的東西。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我表達和生活選擇。此外,一個相關的影響涉及清晰感知身體信號的能力,比如饑餓、口渴、睡眠,美的標準對這些感覺產生深層影響,有點像對一個人大腦的持續干擾?!?br />
“我們愛上的不是那些符合標準的人,而是那些讓我們驚嘆的人。當我們告訴我們愛的人他們很美時,我們通常談論的是我們的感覺,而不是他們的長相”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今天的人們如何理解和定義美,又如何被“美”的觀念塑造?對美的追求是一種社會規訓還是自我需要?隨著消費主義和數字平臺、數碼媒介的全面覆蓋,美的觀念變得越來越復雜。在2024年出版的中譯本《服美役: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費女性的》里,意大利哲學家、作家毛拉·甘奇塔諾(Maura Gancitano)探討了“女性之美”被定義以及現代審美觀形成的過程?!赌戏饺宋镏芸泛兔じ势嫠Z探討了美的標準的產生及其與消費的關系,以及人們對身體的使用和觀看。
美的神話如何產生?
南方人物周刊:這幾年女性開始討論“服美役”,這個詞化用自“服役”一詞,大家越來越感覺到為了變美而付出的努力成了一種苦差。在歐洲和東亞,女性們是否承擔著同一種“美”的客體化與規訓?在意大利及歐洲社會,女性對當下這套標準的“美”是什么態度?
毛拉·甘奇塔諾:當今美的標準的壓力幾乎影響著全球的每個國家,并且不再只作用于女性。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很高,總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高自己去達到很高的標準,并且這種標準往往是不可能達成的,這就造成了大量的焦慮,而那些達到標準的人也不一定更快樂。我試圖在這本書中把人文學科長期以來一直在說的內容——主要是哲學——和過去30年的科學研究結合起來,結果發現我們每天為了美去做的很多事情都出于自身的“責任感”,而不是源自外在的他人的評判。
“美”的機制的發生方式盡管因生活環境而異,但在我們的世界里幾乎無處不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們試圖追問:他們所做的到底來自社會需要還是自己的真實愿望?個人努力不足以應對這種壓力。重要的是要談論它,并且不要根據人們的長相來評判他人。此外不要妖魔化護膚美容,因為它是一直存在的儀式,可以做很多好的事情,真正的區別在于,(護膚美容)到底是出于健康的需要,還是一種“責任感”。
南方人物周刊:在梳理“幾乎完全由男性撰寫和編纂的思想史、藝術史、文學史”時,你所見到的“女性之美”是怎樣的?如果由女人自己來裁定什么是女性之美,你覺得會是什么樣的?
毛拉·甘奇塔諾:男性對女性的敘述往往是刻板印象,抹去了女性身份的無數細微差別,將某些特征與負值(如肥胖)聯系起來,并把女性身體看作不惜一切代價去擁有的東西,或者是因為可怕而要避免的東西。除此之外,“女性之美”也與歐洲中心主義的身份認同有很大關系,幾個世紀以來,歐洲一直認為自己代表著“人類”,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觀點。當女性開始自我表現(通過小說、視覺藝術、音樂)時,講述她們故事的方式會成倍增加。
南方人物周刊:你在書中寫道,19世紀中期,“美麗”女人和“得體”身材的圖像開始廣泛流通,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