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雙林:將來一定是大量公司做研發,少量做渠道和銷售
他對當下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有著一針見血的認知:政府應發力搭建、布局產業生態,而不是相互挖角;未來并購而非IPO會成為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的常態;當不是每一個公司都想著“大而全”、要成為世界級公司時,中國才能真正產生具有世界競爭力的公司。
責任編輯:黃金萍
從科學家轉型為企業管理者已9年,向雙林仍感覺在企業管理上有知識缺陷,最近在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試圖從彼得·德魯克的這本管理學經典中求解。
向雙林今年56歲,1986年考入華西醫科大學,后留學日本、美國,獲哈佛醫學院博士后,以“跨界基因沉默”技術發明人的身份,在學術界頗有名氣。
2008年,他回到家鄉湖南,任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2015年-2019年,他投身產業,先后出任南華生物(000504.SZ)總經理、董事長,并在2020年出任湖南遠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泰生物”)董事長。
這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生物技術公司,專注研發細胞治療產品,目前產品覆蓋單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CAR-T技術、mRNA-LNP技術等。它也是一家“兩條腿走路”的研發型公司,既做技術服務,也做新藥研發。過去幾年,遠泰生物已授權多個經驗證的腫瘤治療靶點給十余家跨國藥企和中國新興藥企。
向雙林,遠泰生物董事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美期間,向雙林曾參與“跨界基因沉默”技術的產業化,在2006年獲得諾華領投的1200萬美元投資成立公司Cequent, 用該技術研發治療消化系統腫瘤和腸道炎癥等疾病的小分子RNA干擾藥物;2009年Cequent第一個新藥獲批進入臨床1期,僅一年后公司被Marina Biotech以4600萬美元的價格并購。
2008年回國后,他持續參與和推動了中國生物醫藥的產業發展,在遠泰生物更是直接參與和推進生物醫學的原始創新。
他對當下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有著一針見血的認知:政府應發力搭建、布局產業生態,而不是相互挖角;未來并購而非IPO會成為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的常態;當不是每一個公司都想著“大而全”、要成為世界級公司時,中國才能真正產生具有世界競爭力的公司。
以下是南方周末對向雙林的訪談:
原始創新,需要我們這幫人
南方周末:您回國之后,從學校到上市公司,再到初創企業,這個經歷很少見。
向雙林:是比較少見。有朋友開玩笑說,現在很多教授出來創業,多多少少跟我有一些關系。我從學校出來,沒有碰得灰頭土臉,有這個案例在,大家也都可以試一試了。
中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