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視聽饗宴賞牡丹 | 人來人往

白先勇的昆曲之戀,源起于十歲時觀賞梅蘭芳《游園驚夢》的一次經驗。自此,他經常說:“昆曲真了不起!舞臺上一片空靈,只憑一把扇子,就扇出了花花草草、姹紫嫣紅!”因而白先勇監制的白牡丹,絕不可能在舞臺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塑料花串,來充當滿園春色;或以粗鄙庸俗的動作來表達男歡女愛,而忽略了詩化與抒情。

責任編輯:邢人儼

金圣華與白先勇在“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慶功宴上合影。作者供圖

舞臺上,杜麗娘一身素白,衣裙翩翩;一縷芳魂,流落冥界,在判官喝令下,走魂步飄然而出,繞場數匝,悠悠蕩蕩,此時但覺涼風習習,寒氣襲人;臺北大劇院上下四層共1498個座位的觀眾席上,人人屏息靜氣,鴉雀無聲,每一個人的內心,都給眼前靈異唯美的場景深深吸引住了,臺上似真似幻,臺下如癡如醉,既不知今夕何夕, 也不知身在何處了。

那是青春版《牡丹亭》“中本”的第一折“冥判”,這出由白先勇監制的昆曲,我前前后后欣賞了好幾次,上回在香港看,還不到一年,這次來臺北再看,怎么突然會有驚艷的感覺,仿佛是初次觀賞,激動不已呢?

激動的不止我一個,還有我身旁的一群小友。這次特地從香港來臺北看戲的我們這群,共有五人。早在去年11月參加林青霞榮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預祝晚宴上,就從白先勇口中得知,青春版《牡丹亭》為了二十周年慶,今年3月將在臺北盛大演出,他當時就邀約我一定要前來欣賞。根據以往的經驗,明知道這出名劇一開售就會反應熱烈,一票難求,于是,一方面請白先勇的得力助手鄭幸燕幫忙留下最好的位子,一方面立即招兵買馬,把訊息傳達出去。結果,僅僅是我們這個小團體,就召集了五個成員,其他來自各地的捧場客當然不計其數。五位成員中,女兒D及她的好友J都是牙醫,不是文科生,雖然一向喜歡音樂,但極少涉獵中國傳統戲??;另外兩位E 和T,雖然讀的是人文學科,但自小接受西方教育,接觸英文比中文多。這些人都工作繁忙,也都曾經看過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和折子戲,怎么會自動自發、心甘情愿地越洋過海從香港赴臺北再次看戲呢?這就不得不歸功于該劇所散發出來的特殊魅力了。

2004年,有鑒于我國傳統戲劇昆曲日漸式微,白先勇挺身而出,擔任總制作人及藝術總監,集合內地、臺灣、香港的頂流人才,文化精英,聯手創作了青春版《牡丹亭》,于臺北大劇院首演,轟動一時,盛況空前。二十年后,原班人馬再次在臺北上演,參與編劇的張淑香教授憶述源起:“常言做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其實無論做戲或看戲,都須是既瘋且傻,再加上一個癡字,才能得其三昧。我們之中,說到瘋癡傻,自是要算白先勇第一人了?!钡拇_,若非對我國傳統文化精粹昆曲,既瘋戀癡愛得無以復加,又犯傻得干勁十足,九死無悔,白先勇怎么會一頭闖進復興昆曲的大業,二十年來率領義工大軍勇往直前,只知進,不知退,遇上重重困難時,又如堂吉訶德般以一己之力,大戰風車,而銳不可當呢?說起來,也只有這樣瘋、癡、傻的義工大隊長,才會感動了無數迷、醉、狂的追隨者和欣賞者。據我所知,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