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取消文理分科、自主決定選科為核心內容的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啟動以來,到今年正好是第10個年頭。作為一些學者眼中“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國家在教育領域實施的最全面、最系統的頂層設計”,新高考目前已在全國29個?。ㄗ灾螀^、直轄市)鋪開,諸多改革舉措增加了考生的選擇權,也依然面對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終究有限的現實。
十年間,從“3+3”到“3+1+2”再到“物化雙選”,在這一串充滿專業術語味道的行話里,隱藏著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邏輯:個人興趣、高校發展與國家需求要實現統一;改革需兼顧多個利益主體,找到“最大公約數”。從這一角度出發,觀察新高考十年來走過的路,或將幫助我們更好理解其內在的演變軌跡。
十年間,從“3+3”到“3+1+2”再到“物化雙選”,在這一串充滿專業術語味道的行話里,隱藏著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邏輯:個人興趣、高校發展與國家需求要實現統一;改革需兼顧多個利益主體,找到“最大公約數”。從這一角度出發,觀察新高考十年來走過的路,或將幫助我們更好理解其內在的演變軌跡。
{{ sub.title }}
加載中...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