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邱華棟:讓心靈回歸文學,讓文學回歸社會

1988年秋天,邱華棟剛剛進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就讀,那時學校郵局旁邊有座綠樹掩映的山坡,山上開了一家書店。他在書店買下了《現代主義代表作100種/現代小說佳作99種提要》,從此踏入了現代小說的廣袤天地。

多年來,閱讀來自世界各地的現代小說,是邱華棟甘之如飴的賞心樂事,賦予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他馳騁于遼闊的文學世界,筆耕不輟,著有《北京傳》、長篇小說《空城紀》《夜晚的諾言》《白晝的喘息》、短篇小說《社區人》《時裝人》等作品。

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邱華棟近照。

今年5月,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邱華棟推出了新作《現代小說佳作100部》。該書由譯林出版社傾力打造,對普魯斯特、喬伊斯、??思{、海明威等100位現代世界級文學大師進行了全面的評述,可謂是一部豐富、多元、深厚的世界文學現代精神史,勾畫出世界文學“小說地理學”意義上的圖景。

《現代小說佳作100部》。

在邱華棟看來,《現代小說佳作100部》能夠成為一扇門,透過這扇門,讀者可以邁出更遠的足跡,步入現代小說廣袤的森林里?!拔膶W永遠是‘攖人心’的事業,書寫什么樣的文學,就是在創造什么樣的文化基因,閱讀什么樣的文學,就是在召喚什么樣的心靈?!?/p>

01

文學為讀者打開更廣袤的世界

南方+:你創作《現代小說佳作100部》的契機是什么?

邱華棟:2022年,外部世界被裹挾進更加復雜多變的時代進程里。有個晚上,我安靜地待在書房,一眼望去,成千上萬冊圖書簇擁著我,讓我擺脫了某種憂慮。

我想起了哈佛大學教授哈羅德·布魯姆的話:“閱讀在其深層意義上不只是一種視覺經驗,而是一種建立在內在聽覺與活力充沛的心靈之上的認知和審美的經驗?!?/p>

站在2022年的節點,我依然認為,閱讀極其重要。翻閱這些書籍時,我便萌發了寫一本《現代小說佳作100部》的念頭。我一邊轉著地球儀,一邊想著活躍在地球表面的作家們,很快便開始動筆寫作。

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邱華棟近照。

我希望這本書成為一扇門。打開門,讀者可以邁出更遠的足跡,進入小說那廣袤的森林,不要止步于此,只了解一個大概。

南方+:《現代小說佳作100部》的時間段為何選在1922年至2022年之間?1922年對于現代主義文學而言有怎樣的意義?

邱華棟:1922年對現代主義文學來講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年份,標志性事件就是《尤利西斯》在1922年2月2日的出版,以及這一年10月T.S.艾略特的長詩《荒原》的出版。同是1922年,普魯斯特自1907年開始創作的鴻篇巨制《追憶似水年華》七卷全部完成。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的英文版也于1922年推出,在英語世界引起了反響。

《追憶似水年華》。

這一年,卡夫卡完成了他的主要小說,弗吉尼亞·伍爾夫也開始寫長篇小說《達洛維夫人》。E.M. 福斯特在寫他的《印度之旅》,D.H.勞倫斯在寫作小說《袋鼠》。在中國,魯迅于1921年12月4日到1922年2月12日,在北京《晨報副刊》連載了小說代表作《阿Q正傳》,引領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潮流。

從1922年到2022年這100年的時間里,包含中國文學在內的世界文學發生了巨大變化,杰出作家不斷涌現,佳作連連,是他們的表達塑造了如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法,創造出一個個瑰麗的小說世界。

南方+:這100部現代小說在書中如何呈現?你有怎樣的考量?

邱華棟:我把這本書的內容分為三卷,大體上按照作家生活和寫作題材的地理板塊來劃分。第一卷是歐洲作家的作品,第二卷是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作家的作品,第三卷則是亞洲、非洲作家的作品。

這里有一個情況需要說明,分卷并非嚴格按照作家的國籍,也不按照語種或年齡來編排,而是按照我的寫作順序進行排列的。

其中,有些作家出身于非洲、南美或亞洲,但后來入籍歐美。第一卷中的匈牙利作家馬洛伊·山多爾后來持有美國國籍,第二卷中的卡夫雷拉·因凡特,第三卷中的邁克爾·翁達杰、羅欣頓·米斯特里、薩爾曼·拉什迪等作家的情況也類似。

他們筆下很多作品的題材都和祖國原鄉故土密切相關。這樣的分卷,更能體現出21世紀世界文學某種“小說地理學”意義上的圖景。

寫作這本書,還有一個基本的設定,就是每一本小說都要有簡體中文譯本,這樣讀者就能找到原著去閱讀。其中唯獨印度作家維克拉姆·賽思的《如意郎君》不是全譯本,但我特別欣賞這本書,它應該排進這個書目里。

《現代小說佳作100部》書影。

南方+:書中每篇評述行文流暢凝練,你在寫作時是否早有布局?評述現代小說有哪些挑戰?

邱華棟:我前幾年有一些集中的時間,所以行文上比較統一,算是一氣呵成吧。這些作家的作品我閱讀了幾十年,比較熟悉,寫起來便更為駕輕就熟。

另外,我當過多年報紙副刊的編輯,編輯過也寫過很多書評,所以對書評隨筆這種文體掌握得比較嫻熟。

我力求呈現親切隨和的文風,把這個作家的基本生平信息說清楚,將他的代表作的主要內容大致勾勒出來。目前看來這個目標達到了。

02

讀者需要高質量閱讀

南方+:你最早接觸世界文學大概是什么時候?它們對你為什么具有如此強烈的吸引力?

邱華棟:我閱讀世界文學起步很早。大約十二三歲,我在鄰居家看到一本沒有封面的小說。書里的內容深深印刻在我的記憶里,可我一直都不知道這書叫什么。后來與它重逢,才知道它是美國猶太作家馬拉默德的小說《伙計》。

1988年秋天,當時我還是武漢大學的本科生,學校郵局旁有一家書店,我在那里買到了《現代主義代表作100 種/現代小說佳作99種提要》,作者為兩位英國學者——作家西利爾·康諾利和安東尼·伯吉斯,后者以小說《發條橙》而聞名,譯者為李文俊等。大學期間我就“按圖索驥,讀到了書中提及且已被譯成中文的小說,于是,現代小說在我腦海中有了初步的輪廓。這本書被我啃得品相很舊了,以至于多年后我專門找了一本嶄新的《提要》留作紀念。

《現代主義代表作 100 種 / 現代小說佳作 99 種提要》。

從那時到現在,我閱讀了世界文學經典的大部分,及時跟蹤當代世界文學作品,也搜集了一些外文版原版書,根據個人興趣做了些筆記。久而久之,我對現代小說的發展和構成就熟悉了起來。

南方+:1922年至2022年這100年間,現代小說發生了哪些變化?

邱華棟:大致可以看到,每隔20年,現代小說在地理意義上會發生轉變和“漂移”。比如,從1920年代到1940年代,現代小說主要出現在歐洲,它們幾乎奠定了如今我們所談論的現代主義小說的基本范式。

1940到1960年,現代小說的大潮轉移到了北美和南美,出現了美國文學的多元生長和“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現象。1970年到1990年,更多亞洲、非洲作家涌現。這一階段,中國當代文學也帶著獨特的生命印記匯入世界文學大洋,世所矚目。

《現代小說佳作100部》書影。

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全球化時代的深刻變革,世界文學的面貌出現了紛繁復雜的變化。小說不僅沒有死亡,而且借助新型傳媒具有了撒播效應,世界文學呈現出現代性和在地性,大眾關注和精英閱讀并行不悖的景象,一些文學大獎的影響也呈現出跨越國界、語種和地理范疇的面貌。

南方+:你之前談到“高質量的閱讀是聚精會神的艱苦勞動”。在你看來,當今讀者應如何把握碎片化時間,從而實現高質量的閱讀?

邱華棟:越是閱讀方式、獲取信息和圖書的方法都很便捷的時代,我們越需要一種升維的閱讀,需要進一步提高閱讀的維度和層次。

根據我的閱讀經驗,可以把閱讀劃分為幾個層次,比如說,要精讀的書一定要精讀,有的需要泛讀、瀏覽,有的則是先保存起來。

這樣讀者就會把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還有興趣閱讀、知識閱讀、專業閱讀等多種閱讀形式結合起來,形成高質量的閱讀。

網絡編輯:明非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