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與希冀:被誤讀的養老專業
編者按:
隨著中國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國內一些高職院校、本科院校先后開設了養老相關專業。2024年,我國首屆養老專業本科生也將迎來他們的畢業季,養老服務的基層人員、管理人才、經營人才的培養問題進入大眾視野,得到了眾多媒體和老齡化研究學者的關注。
然而,直至現在,養老還只是一門小眾專業。這個專業似乎從一誕生開始,就面臨著社會的誤讀——一個“伺候人”“臟且不體面”的的專業。不少養老專業的學生就面臨過轉專業、轉行的窘境。問及緣由時,他們提得最多的是,“因為家人反對?!?br />
該專業的教師嘗試為這門專業“正名”:養老不屬于護理類,而屬于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畢業后也不只有養老護理一條出路,還可以從事社工類、管理類的工作。而那些愿意深耕養老行業的年輕人也說,這個充滿愛的行業需要年輕人的加入。
不過,最近幾年情況正悄然轉變。養老市場提供的就業面向日趨多元化,第一志愿報考養老專業的人數正在上升,養老專業教育的學歷層級也在不斷提高……
一邊是尚存的刻板誤讀,一邊是有愛的堅守與希冀,這樣的拉鋸構成了中國老齡化社會的一個縮影。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陳雅峰
一場“出乎意料”的招聘會
2024年3月19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舉辦了一場“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專場就業實習招聘會。
籌備招聘會時,該校管理學院副院長羅娟有些忐忑,“一些養老機構可能對新專業不了解,不愿來現場?!?/p>
但結果遠超出她的預期——招聘會現場來了三十多家滬上養老機構,提供了包括副院長、院長助理、個人養老顧問、養老秘書等120多個崗位,而這些崗位都是為該專業首屆32名本科畢業生準備的。
有關“四個崗位搶一個畢業生”“全國首批養老專業本科畢業生即將畢業”的報道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沒想到有那么多人在關注我們?!?/p>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專業專場招聘會
羅娟告訴《南方人物周刊》,首屆畢業生中,除了個別同學選擇出國深造、考研考編外,絕大多數同學都將進入養老行業工作?!爸劣诋厴I后的薪資,目前了解到的是,進入養老集團的幾位同學月薪都在7500-8000元之間?!?/p>
在羅娟看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之所以能在養老專業本科學科建設中領先一步,除了政策支持,以及該校長期從事養老服務研究的教學資源、行業沉淀,還有更現實的社會需求?!吧虾J侨珖钤邕M入老齡化社會的大城市之一,目前常住戶籍人口老齡化率達到36.3%,再不做人才儲備就怕來不及了?!?/p>
開設專業之初,羅娟就與上海一些頭部養老集團進行了多次交流。這些集團旗下往往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的養老機構,他們在進行擴張布局時,明顯感覺到管理人才儲備上的不足?!八麄儐栁?,現在養老機構急需高級管理人才,能否幫我們多培養一些專業的院長人才?!?/p>
“我們專業希望培養的是養老機構職業經理人、社區養老規劃師和個人養老咨詢顧問?!绷_娟解釋道,養老機構職業經理人指的是培養未來的養老院院長、養老集團總經理;而社區養老規劃師則指在街道辦事處或社區養老機構負責配置和優化養老資源,以滿足轄區內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等。
與此前國內多數高職院校開設養老專業的培養方向不同,這樣的定位更具差異性。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安排養老專業的學生暑期到養老機構實習
羅娟表示,??频酿B老專業更聚焦養老服務層面,側重培養養老機構護理人員;而本科則將主要目標放在培養養老機構運營管理人才上。學校在制定本科培養規劃時,除了要求學生掌握膳食營養學、認知癥護理等“醫養康護”知識,更注重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能力的培養,以及老年心理學、服務倫理學等素養的儲備。
“2019年申報新專業時,國內開設養老專業的基本上是大專院校,沒有本科院校,可參照的很少?!绷_娟說,開辦這門新專業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首當其沖的是生源問題,“2020年招收學生時,第一志愿報考率只占了33%,其他的都是調劑過來的。到了2023年,第一志愿報考率就上升到86%,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p>
類似專業調劑等生源問題,在大專院校養老專業招生中更是普遍。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副研究員崔開昌長期關注社會保障領域的研究。他是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養老服務分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接受采訪時,他對《南方人物周刊》說,國內養老專業招生存在瓶頸,除了有公眾對新專業認知不足的原因,還有養老專業學歷普遍偏低的問題?!耙欢螘r期以來,整個國民教育體系,只有高職院校開設養老專業,屬于大專學歷層次,本科、碩士、博士層次的教育一直‘缺席’。學生讀完??坪?,想繼續深造就必須轉專業,這也導致了學生報考積極性不高,對優秀年輕人吸引力不足?!?/p>
事實上,國內養老專業建設發展較為緩慢。1999年,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首開先河,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之后十余年,國內職業院校養老專業發展“不溫不火”。直到2013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部門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的相關專業和課程。正是在這一年,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是廣州醫科大學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廣衛”)開始在廣東省打破“沉寂”,在護理學院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
截至2019年,全國高職院校開設養老專業點達到293個,但本科院校仍然缺席。同年10月,教育部等7部門聯合發文,鼓勵引導普通本科高校設置家政學、老年醫學等養老相關專業。
2020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山東女子學院成為全國首批設立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開始正式招收本科生。此后三年陸續加入這一行列的本科院校有二十幾所。與此同時,一些高校也開設了養老服務與管理相關的碩士研究生專業。例如,2021年南京中醫藥大學創辦了全國首個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既招本科生也招碩士研究生。
廣衛養老專業的學生在黃石街社工服務站開展實踐活動
新專業建設之難
2024年3月中旬,木棉花盛開的時節,我在廣衛白云區校本部見到了藍立愛。
那一天,藍立愛正好回校授課,上課內容是“養老機構運營與管理”。2020年從廣衛畢業后,她一直在養老機構工作,從一線護理員到行政管理崗,一路晉升,現在是廣州越秀某養老機構的客戶部經理兼院長助理。
課堂上,這位“大師姐”為即將實習的師弟師妹詳細介紹了養老機構各項崗位的職責、晉升路徑,以及養老行業的前景、如何做好職業規劃等等。
“她是我們這個專業最優秀的畢業生之一?!睆V衛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以下簡稱“養老專業”)專任教師曾朱玲這樣評價藍立愛。在此之前,我以為曾朱玲強調的是藍立愛工作后的表現和成績。后來隨著采訪深入,我才明白,藍立愛這些年一直沒有轉行,在同屆的畢業生中已是少見——她告訴我,當年他們班上共有41個同學,最終只有10人留在養老行業,其余的一畢業就轉行了。
這是大專院校養老專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在藍立愛看來,養老本是“有愛、有福報”的行業,但從一開始,社會就給從業者貼上“端屎端尿”“伺候人”的歧視性標簽,使得年輕人不愿從事這個行業。當初讀養老專業時,藍立愛曾遭到父母的反對,“現在薪酬、職位都上去了,父母的看法才有了改變?!?/p>
廣衛養老專業學科帶頭人高華說,從2013年開設養老專業時的無人問津,到靠專業調劑開班,再到這幾年有了更多學生愿意主動報考,她深知“這一切來之不易”。
新專業開設初期,“很累很辛苦”。高華回憶,當初找專業負責人時,學校曾約談過幾位護理專業教師,最后找到了她?!耙驗槭莿側肼毜那嗄杲處?,只好硬著頭皮上?!?/p>
藍立愛返回母校廣衛授課指導
首先是生源問題,“知道新專業的人太少了,第一年報考的學生僅有兩人,未能成功開班;第二年,學校通過專業調劑,終于湊齊四十多個學生,才正式開班?!本o接著的困難是師資不足?!靶律谝粚W期上的是基礎課程,還好;第二學期的專業課就開始捉襟見肘了?!?/p>
那段時間,高華一邊惡補養老專業知識,一邊通過各種關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