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我們的問題會越來越少嗎:他們筆下的2024高考作文
1996年高考滿分作文作者,知名詩人、作家,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現任大學副教授的哲學學者,知名編劇,如果他們坐在2024年高考的考場里,會寫出怎樣的高考作文?
責任編輯:辛省志
編者按:2024年全國高考語文科目的考試于6月7日上午進行。
一如既往,高考作文題目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全國有最多省份采用的新課標I卷和II卷,作文題目都與科技發展以及人類對世界、宇宙的認知有關。(點此查看2024年高考語文卷作文題詳情)
我們邀請了4位作者,請他們從新課標I卷和新課標II卷的作文題目中任選一題,完成一篇高考作文。
這些作者中,有1996年高考滿分作文的獲得者,有知名詩人、作家,有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現任大學副教授的哲學學者,還有知名編劇。讓我們看看,當他們坐在高考的考場里,會怎么寫這篇作文?
有意思的是,4位作者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新課標I卷的題目進行寫作:AI時代,我們的問題會越來越少嗎?
求知之眼
作者:蒯樂昊
“一切從看見開始?!?/p>
有著“AI教母”之稱的華人女科學家李飛飛,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向她的聽眾解釋為何AI具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時,說了這句話:“一切從看見開始”?!狝I是如此,人類也是如此。李飛飛說,人類的學習能力,往源頭上追溯,在于距今6億年前,地球上進化出了第一種可以感光的生物:三葉蟲。
什么?你一定會驚訝地問:感光的三葉蟲?這跟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跟學習能力又有什么關系?難道三葉蟲竟是人類的祖先嗎?感光能力,難道約等于學習能力嗎?為什么“AI教母”竟然會把人工智能這么高科技、這么富有未來感的東西,跟聽起來毫無技術含量的、屬于遠古的低等級生物聯系在一起?……
一個一個問號冒了出來,越來越多的疑問出現在你的腦子里,你尚不知道答案,但你渴望知道答案。你如此好奇,因為你是人類,你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星球上一切有靈且美的萬物之中,你為靈長。在六億年漫漫時間長流里,你不但學會了看見,而且學會了思考與探索,你學會了太多太多,這些能力并非你天然具備,都是后天習得,并寫進你的DNA里參與了進化。簡言之,你,作為人類,走到今天,在宇宙中開枝散葉,發展出燦爛文明,皆因你“學”會了“學習”。
所謂“人工智能”,即把人類的智能,人類的學習能力,賦予非生命的AI——你已經“學”會了“學習”,現在你要教AI來學習你。有人可能會問,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問題將很快得到答案,我們的問題是不是會越來越少?
答案并非如此。人類將面對多少問題,并不是有一個恒定的總量,已知的部分越多,未知的部分越少。恰恰相反,已知部分越多,未知的部分也相應擴大,可探索的疆域也越寬廣??萍嫉倪M步每洞開一個新的領域,恰恰帶來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