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軍方對話可期,產業爭端持續” | 亞太群英薈
兩軍對話時不是在制定政策,而是確保不會給各自政府帶來麻煩。
在當下的美國政壇,攻擊中國很容易,一些美國政客試圖將國內經濟問題轉嫁至中國身上,寧愿責怪中國,也不愿責怪自己。這不是中國的錯,而是美國政客的錯。
責任編輯:姚憶江
2024年6月2日,一年一度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落下帷幕。中美防長時隔18個月會晤讓兩軍關系止跌企穩,中國防長在多個場合多次闡明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等堅定立場。各方對兩軍積極溝通后的中美關系走向抱以積極態度。
除了軍事、政治層面的接觸,自2024年5月以來,拜登政府抬升中國電車進口稅收,各界擔憂美方因大選年采取經濟手段,打壓中國產業。
南方周末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多位新加坡、美國的國際關系學者和經濟學家。
2024年6月2日上午,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進入第三天,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致辭。圖/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
訪談專家:
美國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美國國防大學艾森豪威爾學院原經濟系主任、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大衛·布萊爾(David Blair)
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學院院長 柯成興(Danny Quah)
“中美兩軍必須有足夠的聯系”
南方周末:5月31日13時許,中國防長董軍與美國防長奧斯汀在新加坡“香會”開幕前舉行會晤,這是中美防長時隔18個月首次會晤。我們如何評價中美兩軍的溝通與合作?自2023年11月舊金山峰會后,中美關系走向如何?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中美軍方再次重啟對話很有意義。對于同一地區的兩個軍事大國而言,溝通至關重要。雙方都需要知道對方的行動,并適時開展危機對話。如果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溝通,互相了解。
當下的中美關系可能沒那么親密,但只要有對話機制,合作、解決問題就會更容易。
中美兩軍關系由中美政府整體決定,軍方交流都是在執行各自政府的指示,更有實操性。重要的是,兩軍對話時不是在制定政策,而是確保不會給各自政府帶來麻煩。
兩軍官員及其相關機構開展對話,可以使雙方增進了解,更容易發現、解決問題,進而輔助高層決策。
大衛·布萊爾(David Blair):
中美兩軍必須有足夠聯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